五代十国演义

《五代十国演义》

第二十二回 杨复光策反忠武 郑绍业抛弃荆南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田令孜自从平息了黄头军兵变,骄横日甚,蔑视宰相,轻慢朝廷,所有军国大事,全部由他自己独自处分,连宰相也不得参与。唐僖宗李儇(李俨)特别信任田令孜,对宰相及文武大臣,日益疏远。

早年,为免宦官权力过重,将宫廷分为南北两司,北司属于宦官管辖,主要是内宫事务;南司属于宰相管辖,主要是国家大事,两权分立,宰相权大。

等到田令孜专政,北司权力远远高过南司。现在,甚至将南司的权力也接管了。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七月二十四日。

左拾遗孟昭图痛心阉祸,愤然上奏劝谏,大概意思是:

平安年代,远近犹应同心;多难之时,中外尤当一体。去冬车驾西幸成都,不告南司,遂使宰相以下,悉为巢贼所屠,独北司宦官人人安全。前夕黄头军作乱,陛下独与田令孜及诸内臣,闭城登楼,并不召宰相入商,翌日亦不闻宣慰朝臣,臣备位谏官,常在皇上身边,至今都不知皇上龙体安否,何况其他大臣呢?

夫天下者,高祖太宗之天下,非北司之天下。天子者,九州四海之天子,非北司之天子。北司未必尽可信,南司未必尽无用,岂天子与宰相,了无关涉?天子视朝臣,皆若路人?臣恐收复之功,遥遥无期。尸禄之士,得以宴安。臣躬披宠荣,职司补衮,虽前事不谏,而来者可追,还愿陛下熟察!

孟昭图上奏劝谏,田令孜大怒,将奏折押下,不仅没有上报僖宗皇帝,反而私自下诏,假传圣旨,将孟昭图贬为嘉州(今乐山)司户。

孟昭图出发后,田令孜还不解气,又派人追到眉山县东北面的蟆颐津,将他从船上推到河里淹死。可怜孟昭图一道忠魂,径往水晶宫去了。

从此后,天愈怒,人愈乱,靖陵一带下雨时天上降下血水。河东一带夏日飞霜,冻死庄稼。成都郊外有陨石落下,火光冲天。西川的夜空,星辰大乱,互相交织,恍如织布。流星如下雨,有的像吃饭的碗那么大。这种情况一直连续出现了八天。当时人们都认为这些都是老天爷发怒的征兆。

许州(许昌)。忠武节度使周岌,早已投降了黄巢。

唐朝西南面行营都监军使宦官杨复光,四处召集唐朝兵马,此时专门来到许州。骑在马上,他不禁浮想联翩。

回忆自己三十多年的宦官生涯,不禁感慨万千。他与另一个宦官,枢密使杨复恭是兄弟。不过,不是亲兄弟。

杨复光,乃是福建人氏,姓乔,自幼聪明伶俐又好学,熟读四书五经。他还爱习武,喜欢舞枪弄棒,为人慷慨讲义气,且胸有大志。他少年时,曾经见到监军宦官威风凛凛,节度使大人都对他点头哈腰,因此立志要当一名宦官,而且要做监军宦官,掌握兵权,带兵打仗,报效帝王。于是他毅然净身入宫,当了一名小宦官。

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不分贵贱,任何一种职业都可以扬名立万,功成名就。杨复光就不愧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众多宦官中的佼佼者。

杨复光是在唐宣宗在位时来到长安,到宫中当上宦官的,当时才十几岁,到现在,一晃已经三十多年了。刚进宫不久,小小年纪的他,就意识到,在尔虞我诈的后宫,没有一个坚固的后台是难成气候的,何谈为国效力?

所以他投靠了当时任内常侍的大宦官杨玄阶。当然杨玄阶也是独具慧眼,一下就看中了这个聪明机灵又有抱负、还有武功的小鬼,毫不犹豫就收他做了义子,并给他改名为杨复光。

杨玄阶确实是个人物,他在唐宣宗时期就掌握了禁军,后来又拥立唐懿宗有功,更加权倾一时,他曾推荐巴结他的杨收当宰相。后来杨收贪赃枉法,杨玄阶也看他不顺眼,就把杨收的宰相给罢免了,并把他贬官岭南,后又赐死。

那一年,杨复光已经二十六岁。杨复光对干爹杨玄阶的所作所为是十分佩服。在干爹的提携之下,他很快地成长起来,也想有所作为。不过他的志向不在后宫,他的眼光投得更远,他选择的是战场,是匡扶大唐天下。

于是他向干爹杨玄阶提出,要下基层锻炼锻炼,到地方军队去任监军宦官。因为唐朝自唐玄宗开始,军队里就实行了宦官监军制,所以杨复光这一想法不算太奢侈。

杨玄阶见这个干儿子挺有抱负的,而且知道他读过兵书,练过武,就向唐懿宗提出此意,皇帝当然听他的了,于是就把杨复光外派到地方部队任监军宦官。

杨复光在地方任监军,工作很积极,每有战斗,必定参加。因他颇知兵法,指挥战斗毫不含糊,颇有战绩,显示了很强的军事才能。这在唐朝的监军宦官里确实不多见。唐朝大多数监军宦官都不懂军事,基本都是为了监视主将而存在的,一指挥战斗基本上必败,比如大名鼎鼎的大宦官鱼朝恩等,在当监军时就把所在的军队坑惨了。

而杨复光最拿手的,其实还不是打仗,而是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教育、勉励自己人,也包括策反敌人。搞情报,监视主将,这本来就是监军宦官的本职工作。

但是杨复光更注重收集敌方的情报。上次,就在邓州,他就成功地劝说王仙芝接受招安。不料,王仙芝派去跟他接洽的尚君长等人,被宋威半道诱捕,招安没有成功。杨复光对宋威深恶痛觉,屡次上奏僖宗皇帝,最后,朝廷终于把宋威撤职。

杨复光在河南一带活动很久了。河南一直是剿匪的前线,但是杨复光从未退缩。周岌还没有当上节度使时,他就与周岌曾经有过多次争执。

刚到许州这天晚上,周岌设宴,邀请杨复光去喝酒。杨复光的很多部下都表示担忧。

义子杨守亮(訾亮)对杨复光说:“义父大人,周大帅已经投降了黄巢,恐是个鸿门宴,对义父大人不利,不如不去!”

杨复光摇头道:“不入虎穴,焉

阅读五代十国演义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