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神十三岁

《学神十三岁》

123 克拉茨猜想 赛格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被狠狠虐了一顿后, 终于可以吃饭了。

吃过饭,窦长青还求了一幅春联回去。

书法家协会每年过年都会组织书法家走上街头为群众免费写春联,还会有记者报道呢, 也算是每年春节的保留节目了。

康妙玟今年也出去为群众免费写春联了,一众中老年书法家里有个小姑娘,还挺稀罕的, 找她写春联的人还不少。考虑到天冷,她又是个未成年的小姑娘, 协会只给她安排了中午1点到3点半的时间段。

除夕前一天, 市政府邀请她参加了各界人士参加的团拜会, 也算是见识了一番。参加团拜会的除了市政府的领导们之外, 还有工商艺术届的人士,国企的老板们,甚至还有表现突出的个体户。

现在市场经济已经放开了,本市城隍庙变成了小商品批发市场, 个体户十分踊跃,很多江浙福建那边的生意人进驻城隍庙市场,市场红火。

前几天市政府派人来拿之前找她预订的画和字, 字是4个大字,“春满人间”, 分别写在4张方型纸上, 纸也是市政府派人特地送来的, 事先裁好了, 非常厚实的纸, 雪白的纸面上夹杂着金屑,在阳光下金光闪闪,不知道是什么名贵的纸。康妙玟只用了三分之一, 其他纸当然就留下了。

画则是牡丹,还派人送了三盆盛开的牡丹给她。牡丹的自然花期是4、5月,如今用温室栽培技术能够做到在春节提前开花。

康家三口土包子都见识到了钱的力量,哦,科技的力量。

送的牡丹也不含糊,是传统名品魏紫和姚黄,魏紫雍容,姚黄华贵;另外有一盆复色花二乔,花瓣颜色为红与粉红间杂,漂亮极了,难怪取名“二乔”。

牡丹这幅画要求的幅面很大,因此画了大半个月,直到花都谢了。运用了泼彩技法,水墨的茎叶衬着彩色的花朵,美不胜收。

市政府派人取走了画和字,给了她两个信封,一个薄一个厚。人走了之后,康妙玟打开信封:好家伙!直接就是钱!

薄的应该是字的价,一共给了2000元,一个字500元,可不算少了,下一次大概就是一字千金了。

厚的是画的价格,挺公道的给了1万元。

这种买家她喜欢。

她留下了1万的信封,将2000的信封给了妈妈。

奚绣蓝没收,“你还没到18岁呢,不用你给家里钱。你存起来,自己想买什么就买。”

她的小金库已经有不少啦!

过年前很多活动,书法家协会召集会员开会,通报一下去年的成绩,展望一下今年的工作计划。然后发了过年的年礼,很实惠的就是大米和桶装油,另外发了一盒金华火腿,康妙玟美滋滋的拎回家了。

书法家协会虽然没有工资发,但总是有点小福利的,还不错。

参加市政府的活动也有年礼发,都是礼盒装的食物,基本就是各种肉、香肠,相当实惠。最重要的是认识了各界人士,大家对她这个知名的天才少女都很客气,这可都是“人脉”呀。

除夕把奚外公钱外婆接来过节,姨妈一家也来了,三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过节,钱外婆非常满意。

华江这个熊孩子现在没那么熊了,他今年6年级,6月就要小升初。贪玩还是贪玩,但也没忘了要写作业。奚绣娟觉得自己儿子哪哪都好,但再也不会在姐姐面前张口闭口“我儿子”,改成了张口闭口“我们玟玟”。

压岁钱给的都一样,都给的100元。

奚绣蓝另外给了父母500元过节费,奚绣娟也给了500元。

吃过年夜饭,三家人在一起包饺子,一起看春晚。

康妙玟包了几个饺子意思一下,奚绣蓝便叫她去看电视。看着电视,她睡着了,直到午夜12点,外面的鞭炮声吵醒她。

“爸呢?”她睁开眼睛,迷迷糊糊的问。

“你爸和你姨父、弟弟下楼放鞭炮去了。”奚绣蓝看着她,“累了?那一会儿就下楼睡觉。”

“爷爷奶奶呢?”

“早下楼睡了,你奶奶还想守到12点呢,我看她眼睛都要睁不开了。”

康妙玟点点头,“妈,新年快乐。”

“哎,快乐,当然快乐了。”奚绣蓝眉开眼笑,“咱们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当然快乐。”

确实是。

窗外有五颜六色的焰火燃放,“啪”的在夜幕上绽开一朵光亮的烟花。

“要下去放烟花吗?给你买了很多,华江拿下去几个夜明珠。”

“不了,就在这里看也很好,外面怪冷的。”

夜明珠的烟花很好看,华江这小子也很会放烟花。等他上来,便来邀功,“姐姐,你刚才看到了吗?我放的烟花!放得可高了!”

“看到了,真好看。”

华江得意洋洋,仿佛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一样。

鞭炮声渐渐稀落,深夜了。

姨妈一家三口住楼上,华江睡客厅的沙发,姨妈姨夫睡客房,奚外公钱外婆住五楼的儿童房,儿童房里原本没有床,现去买的双人床,老两口住几天完全没问题。

初一早上起来吃饺子,康妙玟不爱吃韭菜,因此昨晚包的是青菜鸡蛋饺子、鸡蛋虾仁饺子、芹菜猪肉饺子三种口味。老两口的牙齿不好,吃的青菜鸡蛋饺子;另外下了两碗鸡蛋虾仁饺子给俩孩子吃,两对中年夫妻都吃的芹菜猪肉饺子。

大年初三开始到处拜年,康卫国现在也是个交游广阔的男人了,一连在外跑了几天,有时候跟奚绣蓝一起,但没有带女儿,康妙玟在家里看书。

等到大年初十,大部分单位开始正式上班,市政府下发了一份调令,调庐州理工大学人武部的康卫国到区政府人民武装部上班,名义上属于平调,但是从单位到区政府,实际是升职了。

康卫国很有点意外,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有升职的一天。

大学人武部的部长相当羡慕妒忌,“老康,你这是平步青云了呀。”

哪里哪里,不还是当个普通干事吗?

做的工作还是那些,就是换了一个单位,组织关系也从大学里调到区政府,工资上涨了一点,但不多。

康妙玟猜测可能是那幅牡丹和那几个字的因果。没听说市领导有谁特别喜欢国画和书法的,所以没准是用来送礼或是别的。总之是好事,就不多想了。

升不升职对康家来说没有什么影响,都是国家的螺丝钉,只是位置不同罢了。

到了2月,大二第二学期开学。

邹言从上学期开始就经常来找康妙玟,俩人讨论的东西大多都是数学,邹言也是搞数学竞赛出身,但他越来越觉得跟不上她的思路,她的脑子转的太快了,他原本引以为傲的聪慧在她面前经常被秒杀。

具体表现在他的作业上,他做不出来的作业,康妙玟只需要看几眼就说出了答案。

次数多了,邹言便要怀疑自己是个智障,怎么就是想不到呢?

康妙玟也觉得邹言的水平下降的厉害,现在都没法跟他讨论数学问题了,问就是他读的书远远不够。他的知识存储不够多,跟他说到一些数学题目,邹言只能目瞪口呆的看着她。

唉,没劲!

她只能去找教授们,数学系的教授几乎都被她问过问题,最后她加入了苏淳教授的课题组。苏淳教授在研究“克拉茨猜想”,这也是一个世界级难题,猜想的表述很简单,“取任一正整数,如果是偶数,将其除以2;如果是奇数,将其乘以3再加1,然后重复这个过程,最后结果都是1”。

自从1950年德国数学家洛萨·克拉茨正式提出这个问题以来,难倒了许多数学家。

基本来说,一个数学猜想或数学难题,数学家们所要做的工作是证明它或者反证它,不论哪一种都足矣让你名垂数学史。当然越难的难题得到了证明或反证就越会被人长久的记住,比如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者——现在,费马大定理仍然是未解之难。

现代数学家很难在数学的多个领域都“精通”了,主要是分支太多,一名数学家终其一生能钻研一个方向就已经很了不起,苏淳教授也不可能搞太多课题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克拉茨猜想要证明“所有的正整数都符合”实际是非常难的,但康妙玟则问:“如果不是‘证明所有正整数’,而是‘证明几乎所有正整数’呢?我们可以分步解决这个猜想,先证明‘几乎所有’,再证明‘所有’。”

苏淳教授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其实这就是一个“弱化克拉茨猜想”,在证明数学难题的过程中有时候确实会将难题先分出一个“弱化版”,也就是中间阶段;先解决弱化版,再来求证原本的问题。这就是“分步解决”的思路,绝大多数数学难题都是这么一步一步解开的,比如哥德巴赫猜想经过了许多数学家的阶段性证明,目前最好的证明是1973年陈景润的“1+2”。

康妙玟在学习之余就会跑去苏淳教授的办公室跟其他人脑内风暴,其他人基本都是研究生,硕士博士都有,本科生只有她一个,显得特别的……特别。

苏淳教授非常喜欢她,也很照顾她,因为她来了,办公室里经常备着水果和饮料。现在比较常见的水果是能够长期保存的柑橘,保存得当的柑橘基本仍然能够保有柑橘独特的香气,水分流失的也不大。

饮料是瓶装果汁和汽水,还有各种饼干时刻准备着,仍然当她是个孩子——她也确实是个孩子,她还没成年呢!

办公室的黑板上写着数学公式、数学符号,写了擦、擦了写,此路不通,再找一条路。

无数公式在她的脑中跳跃。

数字。

素数。函数。虚数。

有理数。无理数。

数学符号仿佛浮动在她眼前。

神经元仿佛触角,向四面八方伸出。

她极度享受这种玄之又玄的境界。

数学是简洁之美,但凡能以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脑袋取得一点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展,都会成为对自己最大的褒奖;那种成就感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比金钱带来的成就感强大、比被媒体宣传来的强大,胜过……一切。

当然,也不能整天都想着数学,除了数学之外,她还有自己的“平凡生活”。

数学在她的生活里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她选择放松的形式多种多样,会跟小伙伴去看看电影、去溜旱冰,绘画和书法也能让她放松,对于这两项技能,她掌握的很好,因此也带给她很大的成就感。

在数学之下。

阅读学神十三岁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