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神十三岁

《学神十三岁》

94 国外名校来信 傅立叶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她跟其他人不住在一起, 奥物集训队安排她住在招待所里。头一天下午到的南京,休息一晚,第二天跟其他队员一起参加了第三次选拔赛。

上午理论题,下午实验, 仍然是二选一, 节奏很紧张, 只有中午2小时休息时间。

康妙玟中午还抓紧时间睡了45分钟。

理论题很难,但又不算难, 跟数学相比, 物理反而比较简单, 物理定理就是定理,再怎么变化就那些。

能同时叉两个集训队在其他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集训队的节奏很紧张, 上课刷题测验,能搞定一项集训就已经很不得了了,奥物集训队甚至还有晚课。康妙玟没有参加奥物集训,却仍然能名列前茅, 这很……难想象,学生们都不知道她是这么做到的。

她跟其他人都不熟悉, 因此考试之前也没人跟她说话, 其他人都好奇的打量她:唯一一个不跟他们在一起集训的队员, 传说中的数学天才。说不羡慕是假的, 唯有她才能让集训队破例,而她……似乎也表现出了跟名气相媲美的实力。

她每次的测验卷都会被教练们当成范例, 接受过奥数训练的头脑用最简洁的方法做出物理题目,每一个解答都是那么的完美,不会有多余的步骤, 也不能少一个步骤。

但那是她不在集训队做出的题目,谁知道那边的监考老师有没有放水呢?虽然他们也知道放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且没必要,但,万一呢?

下午的实验考试是在南京大学的物理实验室里,实验项目二选一,考试时间2小时30分钟。康妙玟提前30分钟做完了实验,提前离开实验室。

其他人都觉得此人恐怖如斯!实验给了2个半小时,意味着实验通常很难,康妙玟能提前做完说明她至少手速很快。

奥物选拔赛也是周六进行,领队准备周一宣布12进5的名单,照例也会有新闻发布会。学科知识竞赛搞了几年了,但影响一直不大,还属于小范围少数学生才能摸上的,主要是宣传不够,而且……重点在于没有跟升学挂钩。得益于去年IMO在中国举办的关注度,这一年各种奥林匹克课外班激增,四项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冬令营人数没有增加,各地中学对初高中学科联赛的重视体现在各地的指导老师培训班报名人数有了显著的增长。

去年奥数的关注度还因为中国队有了康妙玟,国际奥数竞赛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满分金牌,媒体一窝蜂的报道硬生生的拉动了奥数的热度,笑容真诚容貌可爱的数学天才少女得到了破纪录的关注,大有当年第一神童的热度。

相对于当年的第一神童,康妙玟的学校和家长拦住了很多媒体,康妙玟也比第一神童要更冷静一点,不骄不躁,今年再次进了奥数国家队,证明了她不是昙花一现的“天才”。

要是再进奥物国家队……也不是不行。为了康妙玟,奥物集训队破了很多例。

是否值得,即将揭晓。

实验分差不多当场出来。实验的监考老师比理论题的监考老师多两倍,一共只有12人,6名监考老师,基本上学生做完实验,十几分钟就能检查完毕、进行打分。分数参照IPh计分制度,理论题每题10分,一共30分;实验题如果是1个实验是20分,2个实验各20分,理论加实验总分为50分。

选拔赛也按照计算6次测验2次选拔赛的得分进行总积分的排名,周六晚上便排出排名,取前5名,北京1人,上海1人,安徽1人,天津1人,浙江1人。

安徽康妙玟理论题总积分第二、实验总积分第四,总排名第三。

教练们加班开会讨论这个“特例”,都十分痛心疾首:要是她全程参加集训,铁定两项都是第一!你瞧瞧,天才就是天才,没参加集训都能拿高分,相比之下,那11个学生都不够看的!

领队决定去跟奥数集训队商量,今年奥物比赛在7月初,康妙玟至少要提前10天到南京来,集训队要对她的实验进行临时抱佛脚啊不对,叫“特训”。去年奥数国家队也是提前半个月就不上课了,今年奥数集训队提前半个月开始集训,集训时间不比去年少,比赛日期又在7月中旬,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还有签证问题,国家队队员确定后,队员要返回原籍办理护照,之后要将护照交上来,由国家队集体办理签证。今年奥物在古巴,加勒比海小国;奥数在瑞典,北欧小国。康妙玟的行程会是跟队返回中国,然后再跟队前往瑞典,

孩子会很累,但没办法,两边都舍不得放人。

康妙玟周六晚上早早睡觉,周日去了玄武湖公园。玄武湖上上次来南京参加围棋比赛就去过了,上次到南京还是因为围棋比赛,“青松杯”全国业余围棋比赛历时4个月,在11月下旬终于进行到决赛阶段。康妙玟轻松获得13岁年龄段的“全国冠军”,因此定级为业余4段。

业余4段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她的同龄人基本都不能打,得来的太轻松,所以没有什么成就感。当你赢的太容易,对这项活动就很可能会失去兴趣。幸好她也知道业余段位不算什么,她跟职业棋手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周一,南京大学的一间会议室成了全国群众的短暂焦点:安徽天才少女康妙玟继入选今年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之后,又入选了今年物理奥林匹克国家队!

双项天才!诞生!

媒体从来喜欢追逐热点,现在,天才少女就是热点。人人都爱神童神话,人们喜欢聪明的孩子,还会代入聪明孩子的父母,会羡慕、会妒忌、会想为什么我没有一个聪明孩子。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情,人们喜欢神童,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天才。

天才是不一样的,跟“普通”相对立。

没人想当“普通人”。

康妙玟也不想当普通人。

神童、天才的名气太令人激动了,媒体围绕着你、吹捧你,走路上可能随时都有人认出你,突然多了很多隐形福利,可能在学校超市里会被免单,在食堂打菜会打到半勺肉,买鸡腿都会帮你挑个最大的。总之,在14岁女孩的生活中,她觉得可以说得上“一帆风顺”了。

随着她的消息再次登上各家媒体,几封来自国外的信件陆续寄到了庐州康家。

康妙玟4月初回了一趟庐州,到市政府办事大厅办理护照,跑了两天办完所需文件,按照规定,20个工作日后可以领回护照。康妙玟留了上海复旦大学的地址,交了钱,寄邮政快递。

期间接受了媒体采访,记者知道她回来办护照的,还特地开车送她去市政府办事大厅。

几封外国信件由市邮政局派送上门,邮递员还老好奇的问,你家有外国亲戚吗?康卫国都不知道要怎么回答了。他看不懂信封上的外国字,找了张娅宁问这几封信都是哪里来的。张娅宁是认识英文,但不认识法文。

康卫国便将这几封信连同普林斯顿康奈尔教授的信一起带去了上海。

五一劳动节,集训队放假一天。

领队说要补回队员们回家办理护照的时间损失,因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教练们主动不放假了,队员们也别放假。

康卫国奚绣蓝到了上海,坐公交车来了复旦大学,进了大学校园先转了一圈,感受一下上海名校。等到下午吃晚饭的时候才见到女儿。

“美国教授给你来信了。”奚绣蓝先把康奈尔教授的信拿出来,“这里还有几封外国信,张娅宁说一个是剑桥大学,一个是什么……帝国理工大学。我知道剑桥牛津都是好大学,这个帝国理工怎么样啊?”

“理工理工嘛,理工科肯定很强,他家的数学系很不错。”康妙玟接过信,先看了看寄件人地址:没错,一封剑桥,一封帝国理工学院。

“这两个是法语,娅宁不认识。是不是什么法国的名校啊?”奚绣蓝美滋滋的。

“我没学法语。”唔,现在是没时间,等到7月份过去之后,是时候要学学法语了。

于是先拆了法国来信:还好,对方大概知道她不会法语,善解人意的用英文写的信。一封是法国索邦大学,一封是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索邦大学由巴黎第四大学和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合并而成,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必定是理工科为主的大学。

而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就更有名气了:它是亨利·庞加莱的母校,庞加莱被誉为“法国最后一个数学全才”。不过亨利·庞加莱研究所却在索邦大学,所以……也挺有意思的。

之前康奈尔教授给她寄了一些世界顶尖名校和拥有世界顶尖数学系的名校的资料,使得她对这个时代的世界顶尖名校有了一定的了解。

意料之中的,康奈尔教授对北大数学系的评估还不如科大数学系,大概因为北大实际上是综合类院校。科大大概因为出国的学生很多,在欧美大学中的名气一直不错。

索邦大学和巴黎综合理工的信大同小异,都是询问她是否愿意前往法国求学,介绍了一番本校的数学系,给了本科生的新生小册子,英法双语,主要介绍通识课的科目,以及申请法国大学所需要的语言成绩;还有介绍各专业的小册子、继续深造专业的院系和导师。数学和物理专业只读本科肯定不够,博士是标配,出来后就业方向一个是专业性很强的研究所、科研机构,一个是大学教师,纯数学、理论物理等专业基本就是大学教师兼研究所。

当老师吗?康妙玟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当老师的料。

再看英国来信,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的数学系都很强,世界排名前二十,他们也都问她是否有意申请英国大学就读,同样给了好几份小册子,以及对语言的要求。

美国大学要求托福成绩,英国大学要求雅思成绩,法国大学要求达到法语C1水平。

嘶,还怪难的咧!

托福和雅思都可以在科大考点报名参加考试,法语考试只有上海有。

“怎么样?是不是想要你申请他家学校啊?”奚绣蓝看她看完了信,忙问。

阅读学神十三岁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