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考科举金榜题名了

《我在古代考科举金榜题名了》

第203章 夏娘要来了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商业会被赵巧月命令全省所有官员配合着,将当地非常有特色的商品都带到南明州城展览,供各地前来的商人们参观,满意地可以谈合作。

洪涝灾害逐渐退出热门话题之中,百姓们也在官府和他们的努力下拥有了新家园,度过了困难时期,迎来秋种。

赵巧月忙于商业会的同时也不忘让全省上下官员盯着百姓们的种植,对于买不起粮种的人家都给出必要的帮扶,也对没有粮食等到冬收的百姓们,也给出了救济和寻找差事上的帮助,没有让他们典妻卖儿。

转眼间就来到了十一月十一日,这日是商业会开幕之日。

赵巧月在城中举办大型的开场表演,让大家看到西南地区的民俗风采。

表演结束,她又穿着便服带人亲自游走在大街小巷,一来确保活动的安全,避免出现意外;二来她也参与其中帮商家拉客。

即便是穿着便服的赵巧月,认识她的人也挺多的,她的出现迎来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也造成了交通堵塞,使得她这个名人没敢继续在城里游走,观望她举办的活动盛况。

赵巧月回了衙门,将城里安全问题交给了下属官员负责。

第一日她就从春易口中知道有不少外地来的商户对他们这里的药材感兴趣,谈了不少合作生意。

第二日她又从春易口中知道南明州城里的小零嘴非常受外商的喜爱,还有就是西明州的高粱酒等等。

赵巧月知道生意合作顺利,恐出现意外,吩咐人去叮嘱本地生产家一定要确保货物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日,赵巧月一早就去了拍卖场,这里可是她赚钱的大头所在。

虽说要分一部分给高总督,但她也是有银子的。

通过收入场费以及宝物保护费,赵巧月就得到了一笔巨款。

既然说宝物,她还真没有,但那些被她抄家的人家有啊,她都没有处理呢。

所以如今她都拿了出来,对其进行处理。

虽说有些不是非常值钱,但它或多或少能让她赚个千两银子。

总比放在库房积灰强,她还要无时无刻确保它们的安危。

赵巧月很愉快接受这样的价钱。

同时,她还弄了一个压轴的,那就是她亲自制作的剪纸画。

大家没看出它的价值,但他们喜欢它的新奇。

赵巧月将起拍价放在一百两,可随着大家一再抬价,竟然卖出了一万一千两的高价。

这是她售卖剪纸画以来最高的价钱。

赵巧月当场就将它捐赠成衢州省的免费私塾,供无法上学的孩子去读书识字。

因此,她赢得大家的一致称赞。

在称赞声中赵巧月悄然退场。

商业会举办半个月,拍卖会举办了六场,每一场都非常受欢迎,客朋满座。

赵巧月在商业会结束后不仅打开了衢州省的商业,还赚得盆满钵满。

分了一部分给高总督,她就拿着剩余的钱投入兴修水利之中。

这次她已经是布政使,没有再全程参与,而是吩咐各地官员参与,同时实行实名责任负责制。

哪里出问题就追问负责哪里区域的官员。

在大荣朝规定中桥梁水利修建等一般都是十年,十年中出现问题,朝廷可以追究当初负责修建之人的责任。

赵巧月可不想想办法弄到钱,出钱修建水利,还惹来一身骚,其他人什么责任都没有。

这次她将责任划分清楚,还将该拨的银两拨出给负责人,她就不再管水利,只是时不时问问水利情况。

而她的目光再次转向农民的收成上。

虽说这一季的收成快要到了,她是赶不上帮助百姓们增收。

这不是还有明年春季嘛!

春阳这个擅长农业的人,再次被拉了出来,同他家大人每天都混迹在田地之中想办法治理虫害、如何增产等。

时光流转,转眼就来到了启元二十六年七月一日。

去年西南地区的人们在洪涝中度过暮春和夏季,今年风调雨顺,庄稼长势非常茂盛,不出意外在八月是个能大丰收的季节。

因此,看着越来越近的丰收日子,西南地区的百姓们都沉浸在欢天喜地之中,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的期盼。

赵巧月却没有大家那么过早的欢喜,时不时观察着天气,生怕意外降临,什么都付诸一炬。

忧愁中的她并未察觉她的生辰再次降临。

还是在春菊前来询问乞巧节是否要举办活动,让沉浸许久的南明州城热闹热闹。

赵巧月这才反应过来乞巧节要来了,她的生辰也要来了。

赵巧月问:

“底下的人都是在这么个意思?”

春菊点点头,因为大家看到赵巧月愁眉不展的样子,没敢上前触霉头,都拜托她来问问。

“大家商量一下,都觉得各地应该举办一次花灯会,让大家热闹热闹。”

赵巧月道:

“那就办吧,传令各地给那些兴修水利的工人们送肉,让他们也乐一乐。”

“是。”春菊领命,犹豫片刻,她又说,“大人,属下听说夫人要来了。”

赵巧月皱眉,她与夏娘经常通信,这事她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也就说是春易他们事先隐瞒了她。

赵巧月不悦,正想说什么,春菊继续说:

“大人,您是不是又忘了您的生辰?”

前年因为在堤坝兴修水利给忘了。

去年因为灾情也忘了。

今年……

看大人的样子,她家大人又给忘了!

春菊道:

“夫人是来给您过寿的,也是想念大人了。

大人您可还记得有多久没有同夫人相处了?”

赵巧月深思。

与夏娘的相处时光,在她记忆中已经渐行渐远,她们母女确实许久没有在一起相处了。

这还得从她离开应天书院去参加秋闱说起,自从这之后她们母女就没有见过面了。

这么算起来,怎么都有三四年了。

赵巧月没再说出问责的话,而是问:

“我娘她现在到哪里了?”

春菊道:

“按照夫人出发时间推算,现在夫人应该已经抵达麟州府,大人您要亲自去接夫人吗?”

阅读我在古代考科举金榜题名了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