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非逼我出山

《娘子非逼我出山》

第16章千年盛世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长安城,大明宫。

大明宫乃是前朝的大朝正宫,前朝灭亡之后,大梁开国皇帝朱文依旧选择定都长安,并且一切规矩制度沿用前朝之习惯,哪怕是宫中后院的那些小规矩也是如此,这倒是让人感觉这大梁跟前朝似乎除了名号有所不同,以及坐在那龙椅之上的人姓氏不同之外,仿佛也没有什么大变化。

大明宫地处长安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滨,南接长安城北郭,西接宫城的东北隅。

前朝那时候,便有多位皇帝对大明宫进行了修缮,国库当中的银子十有五六都用在了这大明宫之上,即便是到了前朝灭亡那一日,依旧还有工人在大明宫内进进出出。

从古至今皇帝修宫殿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只要是做的不过分,没不会有什么怨言,但是当朝皇帝修缮前朝的宫殿,这件事就要稀奇不少了。

到了大梁,朱文竟然没有停止修缮大明宫殿的意图,不仅不停,相反朱文要比前朝那几位皇帝更加痴迷于这大明宫的修建。

国库内的大部分银子都用在了这大明宫之上。

如今的大明宫可谓是辉煌至极,仿佛即便是那地上的一砖一瓦一琉璃都是用尽了心思,无一不展现出大梁之匠心。www.zbcxw.cn 星星小说网

只不过,修缮宫殿本身就是劳民伤财的活计,在加上如今天下刚刚改朝换代,若是换了别人自然要修生养息安抚民心稳固自己的统治才好。

可是朱文不仅不做这些,反而大肆敛财修缮皇宫,引起了诸多官员的不满。

那些年进谏的折子都能堆满朱文的寝宫,只不过朱文从来都不曾看过,直到朱文驾崩那一日,还有此类折子往宫里面送。

后来朱文驾崩,小皇帝朱念登基。

而朱文给自己儿子留下的似乎也就只有这一座尚未修缮完成的大明宫,以及那满目疮痍的天下,还有便是那可以堆满寝宫的进谏折子。

原本朝中大臣以为这天下换了皇帝,那劳民伤财的活计似乎是可以停一停了,但是没有能想到朱念仿佛要比他父皇更加痴迷于修缮宫殿。

没人知道这朱家的父子二人为何会如此,用尽了自己家国库的银子,为的就是完成前朝皇帝想要修缮的宫殿,实在是有些让人难以揣度。

如今的天下已经不是前朝的天下,朱文揭竿而起,用了仅仅不到半年时间便攻进了这长安城当中,入城之后前朝亡国皇帝也算是有些骨气,自刎于宫中,而宫内嫔妃自然也是不甘受辱,全部都随着前朝那皇帝一块去了。

朱文定都长安,就那前朝辉煌至极的长安。

其实朱文的起兵之路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就跟着浩浩历史之上很多起兵之人的故事相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朱文的路走的实在是太过于顺利了,仅仅半年时间,他便从一个不知明日在何处的流亡之人成为了俯瞰苍生的天子。

而前朝灭亡的也是奇怪,因为前朝那亡国皇帝其实算不上是昏君,甚至都可以用明君来形容,任何可以用在君王身上的溢美之词也都可以用在这亡国皇帝的身上,那个时候的前朝仿佛已经有了重振当年繁华之势,但是可惜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灭亡了。

大梁有文人用死于安乐这四个字来形容前朝的灭亡,只不过不部分人都觉得不妥,因为前朝那亡国皇帝仿佛这一生也都不曾安乐过。

朱文的一生也能够算的上传奇,这倒不是说这人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他的传奇仅仅就是在于他推翻了一个不算太过离谱的王朝统治。

朱文在位十余年,似乎除了修缮大明宫以及御驾踏平南诏国这两件事之外,也就没有什么其他可以让后人写在史书之上的大成就了,但是即便是如此朱文依旧是没办法让后人遗憾的皇帝,因为仅仅就凭着推翻前朝这一件事,便足以让他在史书之上留名了。

其实朱文如果是从皇帝的角度去看这个人,那他也绝对能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哪怕是喜欢修缮那大明宫也不算是他的污点,若是真说污点,或许就是他对南诏发起的那场战争倒是可以算上。

南诏国本就是前朝的附属国,跟前朝关系也是很稳定的,两国之间从来都不曾发生过战争,相反大梁周边的突厥吐蕃却经常来犯,边境之民每日提心吊胆苦不堪言。

可朱文偏偏放任突厥吐蕃不管,非要对一个对大梁毫无威胁的南诏国动手,而且一动手便是耗尽了举国之力,最终的结果便是南诏灭国。

灭南诏之后,朱文似乎还是不肯善罢甘休,下令杀尽天下南诏人。

大梁铁骑进入南诏皇宫之日,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据说南诏皇宫的土地颜色即便是数十年过去了,依旧是红色,鲜血染红的红色。

然而也就是对南诏国的这一战,给大梁也留下了无尽后患,南诏子民大批涌入大梁国土当中,这也就导致如今的大梁已经没办法分辨出到底何人是大梁人,何人是南诏人。

但是所有人又都知道,南诏人从未放弃过复国,他们等的仅仅就是一个时机罢了。

李昔年之前读的那本《民治政要》便是大梁当朝宰相张玄如所写,李昔年之所以觉得这本书不好,其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觉得张玄如写这本书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给朱文当年灭国南诏做开脱之词罢了。

朱文若是真想要这天下太平,为何不对突厥吐蕃动手,偏偏对南诏动手?

虽说如今大梁人并不敢提这件事,但是仅仅就凭这一件事,那边可以断定朱文并不是一个明君,相反他做的很多事情都会让人觉得难以理解,灭国南诏是一件,修缮大明宫也是一件,甚至就好像当年他起兵谋反也算是一件。

毕竟当年的前朝老百姓活的并不算疾苦,压根就没有什么起兵的条件,但是朱文偏偏起了兵,最后还赢下了这天下。

朱文这一生,若是真的仔细琢磨琢磨,仿佛还真就有许许多多荒唐之处。

而朱文的儿子小皇帝朱念跟他相比那就更加的荒唐了,甚至都已经有人用昏君儿子来形容朱念了,朱念跟朱文相比好的地方也只有一处,那就是这么多年了,朱念从来不曾发动过战争。

朱念五岁登基,登基之后,太后垂帘听政,直到去年,太后去世,朱念才算是独掌朝政。

原本朱念刚刚执政之时,朝内大臣并不看好朱念能够坐稳那龙椅,毕竟朱家这天下来的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容易了,并且朱文给朱念留下的也只不过就是个烂摊子而已,即便文昭太后是个贤人,多年垂帘听政修生养息,但大梁依旧是内忧外患。

在加上朱念的性子确实荒唐些,这也就导致朝内人心惶惶,生怕这天下哪一天又换了主人。

原本啊,当初朱念登基之时,天降祥瑞,阵阵金光照在那大明宫之上,仿佛真有天龙降世一般,文武百官皆欣喜若狂,纷纷祝贺朱念,认为朱念定能成那千古明君。

只可惜,后来这些人才发现,朱念跟朱文相比都相差甚远,更不用说跟那前朝亡国皇帝比了,甚至有些人都觉的大梁恐怕要二世而亡。

原本有太后垂帘听政之时,这小皇帝还算是老实本分,虽说性子顽劣些,但是手中并无实权,而大梁的文昭太后也绝对能够算得上是明事理的女人,所以那几年也能够算得上是大梁最平静的几年。

只不过后来文昭太后归天了,小皇帝便没有约束,做的事情也是越来越出格了。

首先第一件事便是朱念执政之后下的第一道命令便是继续修缮大明宫,此令一下便引起了朝内很多文武大臣的不满,毕竟朱文那时候为了修缮大明宫以及出征南诏便已经让国库亏百姓空怨声载道了,而如今朱念竟然还要修缮大明宫,这不是摆明了要把大梁的子民活活逼死吗?

但是无论多少人进谏,朱念就是不听不理,一意孤行。

至于那些递上来的折子,朱念更是看都不看一眼直接便扔进了火炉当中,甚至都有人以死进谏,但依旧是没有什么效果。

还有便是那第二件事,当初朱念登基之时原本是沿用之前的国号,后来朱念理政,群臣便拟定了七个国号让朱念选择,但是朱念却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定国号为天祐。

然而这个国号你在钦天监的眼中并不好,一旦要是用了可能会影响国运,所以钦天监的那些人天天跪在大殿外面求着朱念换个国号,但是这小皇帝就是不听,最后钦天监足足跪死了五个人,朱念依旧是没有改变主意,后来其他人自然也就不敢继续提这件事了。

在群臣的眼中,一个若是不听劝的皇帝,那边算不上是好皇帝,哪怕是前朝的亡国皇帝还都知道直言进谏之益处,但是朱念似乎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心中若是想做的事情,那无论别人说些什么,都没办法改变他的主意。

这也就导致大部分人都认为大梁的天下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就算是小皇帝身负气运又能如何?

一个如此狂傲自大独断专行的皇帝又怎么可能管理好这天下呢?

甚至还有人治城有余,治国不足这八个字来评价朱念。

而朱念听到了这八个字以后,竟然没有生气,仅仅就是淡淡一笑,然后便把折子扔到一旁。

朱念狂傲自大也就罢了,毕竟这历史上也不乏有明君狂傲自大,只要是在这天下事上面多用些心思也是可以的,可惜朱念这人也算不上是勤奋,甚至有些时候连早朝都不愿意去,群臣在大明宫内等了足足两个时辰,朱念依旧不曾出现,最后让人去找,发现这小皇帝不是蹲在池塘边上看着池子当中的锦鲤,就是在园林当中抓兔子,甚至就连下雨,这小皇帝都能蹲在大殿前面的台阶上看上个三五个小时。

群臣递上来的折子,小皇帝心情好了便随意翻阅两下,若是心情不好,直接丢到一旁看都不看一眼。

例如这样的荒唐事,也是数不胜数。

有些人觉得,大梁的天下或许真就要断在了这朱念的手中。

但是即便是到了今日,大梁依旧是那个大梁,皇帝依旧是朱念,至于国号依旧是天祐,所有的东西都不曾发生改变。

朱念常常说,朕想要的是一个千年盛世。

只可惜,他所做之事,件件桩桩似乎都跟这千年盛世毫无瓜葛。

……

阅读娘子非逼我出山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