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大明战神李景隆

《家父大明战神李景隆》

第19章有没有1种可能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好,咱们先不说作战经验、兵力部署、派兵布阵,咱们就假设国公爷拿下了燕王,接下去国公爷准备怎么办?”李佑看到李景隆生气,生怕李景隆暴起揍自己,赶紧转换话题。

“自然是将其全家打入牢笼,押解回京……”李景隆毫不迟疑地说道。

“难不成国公爷出发前,皇帝没私下跟你说点什么?”李佑眯着眼睛看了看李景隆,笑吟吟地说道。

后世网上有很多关于李景隆兵败的分析文章,李佑曾经读过几篇,其中有一篇文章说,李景隆之所以失败,只要原因是因为不想担杀朱棣的罪名,因为李景隆在离开南京时,朱允炆跟他说了一句“勿使朕负杀叔父名”。

勿使负杀叔父名,这句话明面上意思是说不要让我担负杀叔父的恶名。

而在之后的战斗中,李景隆有数次机会杀死朱棣,但李景隆都放弃了,下令士兵活捉燕王,燕王看出李景隆的意图后,变得有恃无恐,亲自带兵在战阵上横冲直撞,而士兵受到活捉燕王的限制,不敢死战,被朱棣抓住战机翻盘,导致李景隆兵败。

当然,也有人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www.qixinyuan.com.cn 米妮小说网

勿使朕负杀叔父名,这句话还可以理解成想办法在战场上把朱棣干掉,不要活捉朱棣送到南京,以免让朱允炆陷入尴尬。毕竟,造反要抄家诛九族的,把朱棣送到南京,杀叔父的罪名只有朱允炆背了。

而李景隆看穿了朱允炆的阴谋,才选择兵败,毕竟兵败的惩罚,最多也就是降爵而已……

无论是那种分析,都是基于朱允炆的那句话。

作为穿越者,李佑想从当事人嘴里证实一下。

李景隆双手叉在胸前,眼睛直直的盯着李佑,说道,“京城是不是有什么风言风语?”

“没有!”李佑摇了摇头,面无表情地说道,“我只是好奇,皇帝将五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交给国公,肯定是对国公爷寄予厚望,希望国公做出一些事情!我只是想问问,将燕王抓住送到南京,是国公爷自己的主意,还是皇帝的命令?”

“这有区别吗?”李景隆眯着眼睛,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问道。

“当然有区别!”李佑笑了笑说道,“如果是皇帝的命令,那国公爷定当领命而行;如果国公爷自作主张,我劝国公爷还是好好想想……”

“这是为何?”李景隆皱了皱眉头,有些不解地问道。

“国公爷先告诉我,捉拿燕王是皇帝的命令,还是国公爷自己的想法?”李佑眼睛死死盯着李景隆,希望从李景隆的表情中发现点什么。

李景隆双目微闭,思索了一下,然后睁开双眼,说道,“当日陛下亲自到长江边上为我践行,临上船时,陛下跟我说了一句,勿使朕负杀叔父名……”

果然,朱允炆还真说了这句话!

李佑听了之后,点了点头,说道,“国公爷对皇帝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自然是不能杀了燕王,让皇帝担上杀叔父的恶名!还能怎么理解……”李景隆有些不解的看了看李佑。

“有没有一种可能,皇帝的意思是让国公爷杀了燕王?”李佑把身子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说道,“如果国公爷将燕王生擒后送到南京,皇帝就会陷入两难,不杀吧,燕王乃是谋逆大罪,其他藩王就会有样学样怎么办?杀吧,皇帝就要担杀叔父的恶名。本来皇帝削藩,惹得藩王心生不满,人人自危,如果杀了燕王,其他藩王就能看出皇帝削藩的决心,到时候藩王们会不会联合起来造反……”

“啧”李佑说完之后,李景隆倒吸一口冷气,沉吟良久,才开口说道,“如此说来,皇帝是想让我在战场上杀掉燕王?”

“恐怕也不行……”李佑摇了摇头,说道,“如果国公爷真在战场上把燕王杀了,将燕王的尸首送到南京,皇帝顶多在燕王的尸首前,假假地哭两声,然后质问国公爷,‘朕说过勿使朕负杀叔父名,爱卿却将叔父杀死’,到时候国公爷该如何回答?”

听完李佑的话,李景隆眉头紧锁,说道,“按照你的说法,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怎么办才行?难不成这仗不能打了?”

“打,当然得打,但怎么打有讲究!打到什么程度也有门道……”李佑笑了笑,说道。

李景隆略一思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问道,“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延续。”李佑站起身来,在中军大帐中开始踱步,边走边说道,“燕王起兵靖难,无非是想王上加白;皇帝发兵平虏,无非是想杀鸡儆猴,借平定燕王的威势,达成削藩的目的。对燕王和皇帝来说,双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在这个局中,必须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战争才会得以平息,国公以为然否?”

李景隆听了之后,点了点头。

平虏是借口,靖难也是借口,朱允炆和朱棣两人都想达成各自的战略目的。

对朱允炆来说,削藩势在必行,毕竟藩王势大,不利于中央集权,不削藩,他这个皇帝就是个空架子的摆设。

站在朱允炆的角度来看,即使他不主动削藩,手握重兵的藩王最终也会走上造反的道路,因为在朱允炆的二十多个叔父中,野心勃勃者比比皆是。

削藩,藩王会造反,不削藩,藩王也会造反。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巩固自己的权力,朱允炆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削减藩王的权力。

既然朱允炆别无他选,剩下的问题就是选择削藩的道路。

朱允炆不是傻子,从小跟随大儒名师学习经史子集,十五岁开始跟随朱元璋学习治国理政之道,自然懂“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道理。

汉朝时,汉景帝接受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下诏削夺吴、楚等诸侯王的封地,结果引发以吴王刘濞为首藩王不满,诸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联兵造反,最后被平定。

后来,汉武帝利用人性贪婪的弱点,拿出了“推恩令”这一史上最强阳谋,成功削藩。

阅读家父大明战神李景隆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