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漂在澳洲的日子

《那些漂在澳洲的日子》

十三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十三

9-17

虽然不相信在现在这种状态下还能从培训课上学进去什么东西,但还是特别的投入,这也许是唯一可以分散压力的方法。所以立志要表现好,最起码在形式上,一次都不要迟到。然而今天早上的路特别的堵,平时十五分钟左右就开到了,今天开了足有半个小时。一次错过了,就是连续的错过,走到tram站时因几十米的距离错过了一辆,而现在已经过了高峰期,下一班要十五分钟以后了。

看来今天早上迟到是没法避免了,刚开始第二周就破坏了计划,确实很窝火。等着tram总是不来,我越来越着急,在站台上狠狠的拍打自己的头。一个人很奇怪的问我怎么回事,我就给他说了在培训,想努力一次都不要迟到,结果今天晚了。两人聊了一会儿,才发现都是中国人,他是上海来的,到这边已经二十来年了。他安慰我说不要着急,这边的特点就是不着急,还建议先去上学,在这边上了学就能真正的融入到社会中去了。也许是条好路,但现在要把前几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上学,确实没有这个勇气了,媳妇和孩子吃什么呢?可是能走的路在哪儿呀?

下午放学在tram上居然又碰见了他,真是巧的很,他说因为今天身体不舒服,才出来的晚,走的早点,否则他不会在这个时间出现在tram上的。能在一个城市里面第二次碰上一个人,确属不易,两人越聊越近乎,下车的时候我问他要了一张名片。晚上回去发了一个邮件,附上facebook的地址,两人就在facebook上互相加了好友,他还赞扬了我发的那些笑话,经营这么长时间,总算见点成效了。

9-18

关于太阳能板上那个产品的防装错的建议收到了回复,他们设计成那样就是为了能够两个方向安装。暗自嘲笑一下自己,又一次的幻想泡汤了,失望是自然的,已经习以为常,这段时间一直是在失望和绝望的交替中过的,不差这么一次。

装太阳能的活这么长时间没有消息,估计也没戏了。这个打击是巨大的,开始对自己常常吹嘘的动手能力产生了怀疑,甚至怀疑所有的工作能力,在这儿生存下去的能力。也许以前都是好运气给自己造成了错觉,可以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申请专利…也许是这些错觉导致了盲目的自信,从而走到了今天这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境地。

招聘市场彻底进入了淡季,即便扩大了搜索范围,可申请的职位仍然少的可怜。但每天仍然漫无目的的发着简历,很清楚那些简历发出去不会有结果,但比不发也没有什么坏处,所以就发。

9-19

找不到可以发的简历,上完课回来就像没有了魂一样,不知道该干什么。吃完饭,打开新闻的网页,带上耳机,但总也听不进去,本来就不大听得懂,对那些新闻也不感兴趣。偶尔强咬着牙把精神集中到那上面几十秒钟,就又走神了。发现走神了也恨自己,有时候甚至打自己耳光,但管不了一会儿,又走神了。

开始失眠,整夜整夜的不瞌睡,翻来复去的想一些事情,很多时候已经很清楚,很明白了,还是忍不住要想。重复的思维也会让自己窝火,但没办法控制自己,又没有多少新的事情可以想。更多的时候是什么也没有想,就静静的躺在床上,一直到窗外的小鸟开始叫了,才意识到又是一夜未眠。然后开始担心第二天的状态,不过再差的状态也不会影响什么事情,因为没有什么事情。唯独觉得瞌睡的是下午的培训课上,但那时候又不能睡。有时候这种睡意能一直延续到家,就先睡上一觉,再起来做饭。

9-20

培训每周就三天,周四没有事情干,就去那个慈善组织做志愿者。今天带去了用Solidworks做出的花园三维模型,还做了一个slide,配合图片介绍设计思想。设计思想包括:

www.youxs.org——独立是为了给诉说者以安全感,因为要自杀的人所说的事情估计不想让很多人知道。不封闭是为了不使其觉得压抑。实现方式是用木板条排列形成墙,木板条之间有空隙,但每个木板条和排列的轮廓线有一个夹角,这样视线会被挡住,除非在一个非常小的特定角度内。

2.

安静但偶尔有声音——安静是为了让诉说着心平气和,但如果死寂会让他觉得压抑。用喷泉实现画面的动态,风铃制造偶尔的声音,有时候可以出其不意的打断诉说者,避免在痛苦的思维中越陷越深。

3.

两株花的颜色搭配——刚进入这个环境会看到一株明黄色的花,让人觉得耳目一新,而在视线的尽头是一株粉红色的花,象征生命,让诉说者在到达绝境的时候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4.

诉说者和倾听者(工作人员)——成120度夹角,这样倾听者可以看着诉说者的眼睛以示尊重,但又避免面对面的商业谈判式的压抑。

5.

曲线——所有的地方都尽显柔和。

这个设计得到了Jill和另外几个人的高度认可,突然间又找回了大白话的感觉,就那么一块地方,还搞出这么多说道来。想起来当初在大学的时候还真是特别能说,不论什么东西都能白话出一套道理来,但后来渐渐的话少了,因为说话换不来车子,也换不来房子,有时候甚至换来嘲笑。同时也觉得其实和他们本地人在文化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对颜色,几何形状的理解上大家有很多的共同点。

9-21

为福利会的老人们准备了一段相声,以前自己能编一些词,但现在肯定不会为这种事情花心思,就把别处听来的几段串在一起说了一下。不出所料,相声比报告吸引人多了,人们的笑声暂时满足了虚荣心,但很快我就明白,这是在国外,依靠汉语的所有行为能得到的仅止于此。

一个老人说了一句话“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年轻了”,让我如坐针毡,我感觉那就是在说我——这不是一个年轻人应该来的地方。甚至觉得大家的笑都是在笑话我,这么年轻,却找不到工作,来参加这种不需要工作的人的聚会。后来他们开始为明天的庆典练歌,我为了显示自己的忙,就匆匆的走了。实际上也没什么事,溜达到唐人街取了一份连载我的小说的报纸。取报纸的时候,在一堆报纸中翻来翻去,尽可能的拖延时间,希望会有个人来看那个连载的小说,甚至惊讶的认出我就是那个作者,但是都没有,就只好自己回去了。

9-22

福利会的中秋节既成立二十一周年庆典比想象中的热闹,去的人很多,不但有华人,还有一些白人。形式和想象中的不一样,不是那种自由的party,而像一个正式的会议,一些头面人物在主席台上坐着,一个一个讲话,讲福利会的历史,现状,以及能给华人提供的帮助,大家坐在下面听。

讲完之后开始吃午饭,这时候熟人聚成一堆,边吃边聊,我就显得特别尴尬。虽然在福利会有几个熟人,但人家今天都有亲属或朋友一起聊天,就剩我孤零零的一个人。幸亏那位香港的老先生过来和我聊了一会儿天,总算显得不那么凄凉。

终于在门口的那些展览的照片附近找到了那些诗,用特定的字体打印了,配上设计的页面背景,看上去很精美,背景和诗的意境匹配的很好,看来是花了心思的。我长时间的站在那里,希望着有个人过来看到这些诗,发出惊讶的赞叹,然后发现我就是那些诗的作者。然而似乎没有一个人为此驻足,除了那位先生向另外一个老人说那是我写的外,好像没有人知道这儿有诗词。等了好久,最终也没有出现一个读者,更没有想象中的那个向往的大公司的美女高管,看来想通过诗词扩大社交面的路也是走不通的。

从party出来倒是碰到了一个熟人,站着聊了一会儿天,人家提示我可以先走了,她还要在那儿等儿子,估计是担心我缠住她儿子要求介绍工作?其实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我还真有那个想法,现在能抓住任何的一点信息都要当做救命稻草了。

9-23

培训的那个班里有的人还经常有点事情做做,会缺一些课,还有那几个常来的,家里也有一个人在上班,只我一个人是全家全职的培训。有时候觉得挺没有面子的,一点事情也找不到,网上发什么简历都不管用,就找报纸上的——当然是免费的中文报纸。看到一个送外卖的,就打了个电话,这次运气还不错,他们让过去看看。

老板简单的问了一下情况,会英语,有在这边工作的签证,面试就算通过了。然后她说除了送外卖,还要洗碗——洗碗就洗碗,那也不是什么难干的活。做我这个事情的还有一个人,是一个女孩子,在这边留学,现在她就是我的师傅。她告诉我怎么使用洗碗机,怎么洗碗效率高;洗好的碗,盘子都往哪儿放;碗要等攒起来一池子了再洗,空闲的时间要去帮忙切菜,或者往厨房拿菜。反正刚来的,人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让人家看见闲着——在这儿的每一点时间,都要给人家做点什么。

刚开始吃饭的人还不多,就帮那个大姐切菜。说是大姐,其实看起来有五十来岁了,这样的年龄,不会英语,应该都是跟着儿女过来的,而儿女能让老人过来,应该都是在这儿混得差不多的,所以有点奇怪她为什么要出来做这种事情,但初次见面,这些话当然不好问。这个大姐人很和气,问我过来的情况,家里的情况,对于现在的处境,似乎很同情,但显然也无能为力,只是轻轻的叹息了一声。她还夸我刀工不错,问我是不是在家里经常做饭,说的我心花怒放,厨艺一直是这些年花精力最多的爱好,却没有想过有一天能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

俩人一边聊天,一边切菜,一会儿老板娘过来了,就冲那个大姐喊:“你可以坐着切菜,但不要让他们也坐着。”我赶紧站了起来,坐着干活不但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还连累了那个大姐,实在是有点过意不去。但其实我觉得那个桌子有点矮,站着切菜不顺手,说不定坐着还快点,很显然不能去给人家说这个,站着就站着,反正力气有的是。

切了一会儿菜,又过去洗碗,然后又出来切菜的时候他们喊有一个外卖的单子,这次是那个师傅送,我跟着去学学。出去在路上,和那个女孩子打听了一下具体情况,送外卖每单两块钱,如果比较远的话会加点钱,因为烧的油多了——也就是说每单的两块钱还要包括油费。

学了两次之后,第三单开始我去干了,但我还是拉着那个师傅一起去。她有点不想去,但我死皮赖脸的求她,最后她还是去了。路上又向她打听情况,除了送外卖的时间,洗碗,切菜是免费的。我问她送外卖每天大概会有多少单,她说多的时候也会有二十来单,也就是说每天晚上最多挣四十块钱。

这单算是我的,回去他们就给我了两块钱。这时候已经快九点了,今天的生意基本结束了,大师傅开始坐下来喝茶休息。老板娘说今儿第一天来,现在就可以走了,等正常上工以后,每天晚上要到十点。

不论怎么说,又有一份事情了,晚上开车回去的时候还是有点兴奋。尽管今天是赔了,一来回的油费要有四块五左右,而只挣了两块钱。

9-24

终于又找到了一个可以发简历的职位,长久的发简历没有回应,渐渐的对这种重复而毫无意义的事情失去了兴趣,开始找那些看起来有希望的。但在这样的淡季里,职位本来就少,靠谱的更是少的可怜,好在还有一些labor的工作对专业的要求不那么强,还可以投一些,否则一天没有投出去简历,就会有特别强烈的负罪感。

不知道什么时候产生了一种迷信,当某种从国内带过来的东西用完的时候,就可以找到工作了。然而香皂,牙膏一样一样的都用完了,甚至毛巾也开始破了,还是看不到一点希望。

饭店里打电话来问后天可不可以去干活,有点迟疑,因为工程师协会好像有一个和专业比较相关的讲座,也许可以认识一些这个专业的人。想查一下再答复她,但她很不高兴地说那干脆不要来了,然后就挂了电话。又一份工作丢了,手上的洗洁精味道还没有退去呢,看来得来的容易,失去的也会容易。

9-25

注册了一个网络调查的账户,花一些时间回答一些调查的问题,可以赚一些钱。当然英语的阅读能力也可以有点提高,不过现在紧迫的是听和说,阅读不是首要的。上次注册了那个画图的,因为机子性能不够,又没有信心再去买台新的,至今还没有做成一单,希望这个调查可以赚点钱。

中午和人聊天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培训结束了会有一个实习,听说对在这边找工作很重要,有几个人就是奔着这个来的。这么重要的信息现在才知道,我很觉得自己差一根弦,但也没有别的办法,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就只能按这一步的情况说。

大家中午吃饭的时候都喜欢让一下别人尝尝自己带的饭,这样就显得亲热很多。我也很想,但考虑班里的伊朗人不吃猪肉,印度人不吃牛肉,搞不好就容易伤着人,还着实是不太好办。想了几天,突然心生一计,何不做点袋鼠肉?这个东西只有澳洲有,还没有哪个宗教拒绝它。于是就买了一些,拿回去照着五香牛肉的方法做了一些,不过它一点也不劲道,不如牛肉的口感好,但已经做了,就这么着吧。带了一大盆让大家尝一尝,果然这个东西没有人因为宗教原因排斥他,但印度的那个小伙还是不肯吃,他说吃了回去媳妇会打他的,早知如此,就做点牛肉好了。

阅读那些漂在澳洲的日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