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漂在澳洲的日子

《那些漂在澳洲的日子》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7-12

收到自行车协会的邮件,说他们现在没什么新的事情做,所以没有志愿者的职位。这是那么多志愿者申请的第一个回复,照旧还是回复那句套话:不论结果如何,非常感谢您来信告知。这他妈的,挣钱的活找不到,白干也不行。

好在那人还给推荐了一个地方,我查了一下是一个关于机械振动的咨询公司——马上想到曾经写过的一篇有关振动的论文,还是用英语写的。那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偶然发现的一个规律——之前的研究除了共振之外只到亚共振和迫振,此外的都叫混沌振动,也就是没有规律,然而我却发现了这部分振动的一些规律,刚发现的那一刻的那种高兴简直无法形容。因为感觉这个发现很有价值,所以就写成了论文,然而一直都没有发表,我也一直都将此事归因于英语不好,看来这回它要派上用场了。

赶紧给那个公司发了一封邮件,还抄送推荐的这个人,因为那个人之所以推荐,应该是他们认识。邮件写的特别真诚,希望能给他们白干一段时间,同时附上了那篇论文,又向他们表白我是多么希望在振动领域继续发展。虽然我很明白自己的希望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但因为一时也找不到别的理由让人家给机会,实际上就是哀求人家了。

7-13

去city里面闲转,还到一个图书馆里借到了一本Solidworks的书,真是天助我也。本来没想到那个图书馆里面会有这种专业的书,进去搜索了一下,还真有。坐地就办了一个借书卡,也出奇的顺,不要押金,让自己写地址。我当时还在寻思,就看一下我的护照,别的什么也不要,如果我借了书,然后回国去了,他上哪儿找我要去啊。当然我不会这么做,但他们总也得考虑这种风险吧。

下午吃完饭总要出去走走,一个是消消食,要不一天净坐在屋里了,也为了能碰上一个人,尽量说点什么,练练英语。于是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必须要说点英语,哪怕只是一句Goodafternoon。今天是往东边走,穿过一条两边长有高大的松树的路,有一个草坪。有时候草坪中间有打网球的,就站那儿看一会儿,今天没有,就继续往前走,到了一个公园。说是公园,其实里面全是树,看起来阴森森的,也没什么人去,唯有边上的一个学校,还能增加一点人气。

今天学校的操场上也冷冷清清,估计是这个点没有学生上体育课。也许是因为操场边上有几个工人在锯一些大树的枝——这边的人搞个什么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看那些人伐树感觉很好笑,用个电锯从树梢往根上一节一节的锯,每次只让掉下来不到两米长的一段——下面的人再锯成更小的段装到车上。

想过去问问他们要不要人,那次听张兄说一个朋友叫人伐了一棵院子里的树,都花了1600块,看来这个事情挺挣钱。但有点鼓不起勇气,因为问完了第一句后面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站在那儿琢磨了一会儿,决定还是去问问,哪怕仅仅是为了说两句英语。

先问了一个小伙子,他说让过去问一下他的头,然后又过去问了那个头,说不知道。但我记下了他们车上写的公司网址,回去查了一下,发了个邮件过去,问人家要不要人,还吹嘘自幼在农村长大,对爬树很有经验。管他怎么着,申请了可能不行,但不申请一定不行,有枣没枣打三竿子。

7-14

偶尔在一个中文报纸上发现了有个汉语作家的网站,会员基本上是海外华人,闲得没事上去看看。也许可以借此打出一点知名度,一则说不定会有人给介绍个工作,另外也是找到一个组织,能找到一些同行的朋友。

现在写文章当然没心情,只能把以前的旧作翻出来发到上面去。来之前一个兄弟说我写的不论是古体诗还是新诗,都还是能唬住一些人的,而我对自己近几年来的文章也有点信心。

往上乱发了一通,弄得基本上每个版面最新的一个文章都是我发的。还把这些链接都转发都**上,不是为了炫耀,**上的朋友基本都知道我的穷酸气,是为了试一下国内能不能上这个网站。

一起住的老兄喊这个周末去烧烤,说张兄也一起去。因为还在紧张的练习Inventor和Solidworks,所以就没去,以后有的是机会,现在也没心情去欣赏外面的美景。说不去了之后却也有点后悔,应该多和人交流交流,练习软件是一方面,在这个地方,也迫切需要朋友,但话一出口,没办法再找回来了,只能等下次了。

7-15

周末的日子是最难过的,没有职位可以申请,也没有朋友可以一起喝酒,想找篮球爱好者的组织,也找不到。澳大利亚篮球水平很高,但连个篮球场也看不到,真是奇怪。网球场倒是很多,可水平太次,也不好意思去和人家打。再说人家去打的都是有伙伴的,我一个人,也没人一起打。

除了跑步,散步,能做的事情就是做饭。然而一个人吃不了多少饭,也没心情去弄很多花样,往往是炒一锅菜,第一顿捞面条,后面的糊涂面,吃完了再吵一锅。因为特别有时间,几乎每天都去超市,有时候什么都不买,但还是装作很专业的样子进去就推个小推车,很多时候快到收银的地方丢掉了,或者只推着一袋打折的面包出来。

有时候收银的柜台外面会放着Advertiser的报纸,一次顺手就拿了一份,回去看看多是广告,索然无味。今天去买了一颗打折的芹菜出来,又拿了一份儿,结果那个收银员问要那个报纸吗,我说要,然后她扫了一下说:“2dollar.”合着这是要钱的,一直以为都是免费的,上次就白拿了一份。但话一出口,不能装熊,只好给了她两块钱。

回去和一起住的人说,他们说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大家一笑而过,才算好了点。既然花了这两块钱,就认真的把每一页都读完,哪怕只是练练英语。这次还真在报纸上的招工信息里面找了一个有点沾边的,打了个电话,然而上去人家就问有没有要求的证书。我说没有,还想解释一番我有那方面的才能,但那人好像是在外面接的电话,根本没兴趣听,只是重申了一下证书的要求,就挂掉了。

7-16

再去city里面转转,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就是去转转,尽量了解这个城市。下了公交车,往前走一点,顺着一条窄窄的街往北走,看到一个橱窗里放着皮鞋的样品,看着样子挺好,质量也不错,凑到跟前看一下,还不到三十块,如果照这种消费水平,在这儿生活压力应该不大。

走到步行街,正碰上打折的季节,什么东西都在减价,看着确实便宜。然而现在肯定不会有心情买,也只是看看。走累了坐在长椅上歇一会儿,喝口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有时候坐在一个拉小提琴或者吹号的人边上,顺便听听,不过也听不懂什么,只是凑凑热闹。

过了中午的时候饿了,要去买点东西吃。Foodplaza里面的东西太贵,而且上次吃的面条也太差。到超市里面看看,印象中超市里面的吃的一般比外面便宜。走的太累了,凉的东西不想吃,选中了那种半只的鸡,那看起来还是热的,www.youxs.org。站在柜台外面等了半天还不见服务员过来,想挥手叫她,却发现在这儿买东西都要拿一个号,赶紧也过去拿了一个,还回去等着。

买出来了却没有地方吃,就坐在rundlestreet的长椅上似乎有点太不雅观了。只好提着袋子继续往前走,也没有主意走到哪儿可以停下来吃。眼看步行街快要走到头了,再往前走更没有合适的地方了,刚好看到右边又有一个Foodplaza,想进去吃,又担心不是那个地方买的东西,人家不让。但管他怎么着,先进去休息一会儿再说。进去坐了一会儿,觉得那么多家在那儿卖饭,估计谁也不知道我的东西是在哪儿买的,就坐这儿吃。但还是找了一个角落的地方,把那半只鸡拿出来狼吞虎咽吃了一通。便宜没好货,确实不怎么好吃,但就当馒头了,吃下去总算是不饿了。

7-17

今天是到这边一个月的日子,一切都还没有进展,就像刚过来一样,有点灰心,但已经没有退路可以回去了,只能往前走。

刚过来的那些日子,出去散步看到中介放在广告栏里的房价,确实让人高兴,按着这边的收入水平,买这些房子比在国内容易多了。仅仅就这一条,受一些煎熬,吃一些苦,都是值得的。这两年因为对国内房价的误判,错失了良机,也落为笑柄。有一天突然顿悟了我用来分析房价的那些理论来自经典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但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当弄明白这个问题的那一刻起,就下定了决心要出来,实际上也是迫不得已。这边便宜的房价让我略微欣慰了一点,即便在一个地方错了,也可以在另一个地方找回来,不至于一辈子就生活在这个错误的阴影下。然而现在看起来那些房子虽然近的触手可及,但事实上还是远在天边。如果找不到工作,那些房子就只是一道风景。

周末计划请张兄过来吃火锅,出去转转买点东西。虽然同住的老兄说他请客,但过来麻烦人家了那么多,总让人家破费也说不过去。前两天看到北边那个Foodland里面的羊腿打折,早上吃完饭过去看了看还在,买了两盒回来,可以用来炖一下做锅底。还买了一盒牛肉,到时候切成片吃——吃火锅还是那种切得特别薄的肉片好吃,但在这边怎么也找不到。

7-18

给那个搞振动的的咨询公司的邮件发出去几天了,还是没个回音,给他们打了个电话。每次打这种电话,都要很长时间来鼓足勇气,而到了最后又总是找到一个即便错了也不会有多大损失的借口,才敢拨通电话。这次的借口是这只是一个白干的机会,即便有什么差池也不会影响挣钱。而实际上己经很明白,邮件发出去那么些天没有回音,就是人家不打算回了,如果不打电话,就彻底丧失了机会。

接电话的是一个前台小伙子,还算比较容易给他说明白了我打电话的目的,但他说那个邮件他没有留意,让再发一遍。这个结果比预想的好,没看到邮件那就是还没有拒绝,立马再发了一遍,继续等着结果。

房东从国内过来了,来这边割草,却发现割草机很难打着火,打着火了也没劲。就给他说有可能是油路不畅通,实际上对发动机的了解很少,但管他怎么着先吹嘘一通,让人有个印象再说。

闲来没事,继续在那个中文网站上发文章。在翻找那些陈年旧文章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也曾经有那么多想法,当时的每一首诗,每一篇文章,应该都是为了一个特别的事情而做的,而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

7-19

终于收到一个中介的邮件,投的一个职位中了。看起来确实是碰运气,仔细看了一下那个职位的要求,和以往的工作经验没什么关系,而投的那么多有关系的,不是拒绝就是没有回音。

不管怎么着,总算是有一点起色了,打起精神赶紧准备。看了一下那个目标公司,还真是不错,一个石油工程的咨询公司,如果能进去,既圆了重回重工业的梦想,收入估计也不会低。难道霉运已经过去,好运要来了?

中介的信里说了关于那个职位的具体要求,比当时发布在网站上的招聘信息详细很多。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他们招一个人那么费劲,光写这些职位要求都得要好长时间。

当即回了一封邮件表示感谢,然后再处理那些细节的问题。内容要全面,要求的每一条都要有对应的回答,还要简洁,让他们看起来一目了然。最后决定用excel,分“要求”,“匹配情况”和“备注”三栏。如果他不愿意细看,一看匹配情况全都是”yes”,说不定事就成了,如果愿意细看,备注那栏里面写了一些具体的内容。

7-20

吃完饭出去散步,今天走的是东边。过了那个荒凉的公园,看到有两个人在修房子的地基,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跟父亲干活的情形。想去问一下他们要不要人,这些活没什么技术含量,也不危险——应该不会要什么特别的执照。但马上又摇了摇头,能得到机会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再说也确实没有勇气去问。

继续往前走了一会儿,还在想这个事。为什么老是这么没有勇气去说话呢?如果这种失败了没有损失的机会都不敢去尝试,等到真正的机会来了,肯定是更加紧张。于是再一次说服自己,这次失败了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损失,而且今天把和那两个人说话定作一个目标,一定要完成。

然后又拐回去,那个年轻的高个子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收工了。赶紧上去问他们缺不缺人手,他说另外一个还正在干活的是老板。那个老板似乎有点不明所以,我赶紧解释了一番,我是移民过来的工程师——这回聪明了一点,没说专业,估计他会理解成和建筑相关的工程师吧——现在没事可干,如果他需要人手的话可以找我。然后我吹嘘了一番很有做水泥,砖瓦活得经验,本来还想说一下我很壮实,但看了一下那人的胸大肌,还是算了。

那人总算是弄明白了我的意图,但他说现在就这一点活,马上就干完了。我马上说如果需要人手的话可以给我打电话,于是把电话号码留给了他。本来还想要他的电话,但担心人家不给,还会起疑心,而且今天已经和两个人说了话,超额完成任务,也就算了。

7-21

今天请张兄过来吃火锅,一起住的女主人好像特别不喜欢羊肉,但我还是一再坚持用高压锅炖了一个羊腿作为锅底。炖出来之后她看了一下,没有想象中膻味,也转而夸奖这边的羊肉好。我吃火锅的诀窍是萝卜,最先放进去,最后吃。萝卜吸收各种菜的味道,煮到最后看起来有点透明,烂到入嘴即化,非常好吃。

大家都对锅底夸奖有加,加上几个小孩子都喜欢我准备的过了水的牛肉片,搞得我也有点兴奋,酒就多喝了两杯。看着人家一家一家的其乐融融,而自己现在工作还是没有一点眉目,媳妇和孩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来,唉,这种等待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由于酒喝得稍微多了点,晚上又兴奋的不瞌睡,便重新翻起那些旧作,往那个网站上发表——也没什么结果,反正就是发着吧。然后又回想起了从前的经历,这些年生活经营的特别不好,总是没有把强项放在正确的位置,而是用最弱的一项来搏生活:那时候上大学被公认为全专业最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毕业两年之后却去考了研究生;而当时最被同学认可的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而研究生毕业一年之后却把自己定位到想做一辈子技术,不求大富大贵,靠着这点技术能养活孩子一家人就行;当年英语是所有的学科里面最差的,却进了外企的研发中心;现在到了国外了,却想通过中文的写作来打开局面。

而每当失望的时候,总是回想起大学毕业两年后考研究生时候的复习,前两年准备出国的考试时的情形,一次一次的因为迫不得已从绝望中再次爬起来,继续前行。总以为这些艰难的日子不会忘记,其实都会,除了当时记录下来的,过不了几年,这些事情都会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每一次都是这样,一旦踏出去了这一脚,就没有退路了。是这些经历使我相信我可以在这个地方找到生存的机会,但我仍然希望这种找工作的生涯尽快结束,而这也是最后一次面临压力。在安慰自己的同时,我深深地知道,内心已经达到了崩溃的边缘。

阅读那些漂在澳洲的日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