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大明

《柔情大明》

第95章借住寒山寺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出了武县,没有回吴家庄看看,直奔苏州府,古有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至于这话出自哪里无从考证,有人说是唐朝,也有说是元朝,当然这都不重要了,只要记住苏州是个好地方就好了。

苏州府乃是真正的江南水乡,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此时已是人间四月天,大自然中的绿色涂满了天地之间,远处的徐徐升起的炊烟,更是让这个画面增加了几份生动感,比起枯藤老树昏鸦意境更加让人能投入。

我肆意呼吸着这里的新鲜的空气,享受晚风拂面的清凉感。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声声入耳,我睁开眼,指着钟声的位置:“吴用,今晚我们借宿寒山寺。”

“少爷,你没来过苏州,你怎么知道那是寒山寺呢。”吴用疑惑的问我。

“哈哈,这个就是你少爷我的过人之处。”我笑着自夸。

“吴大哥可是解元,能知天文地理,一个小小的寒山寺,那他知道有什么稀奇。”这话出自我的小迷弟小条子(熊廷弼)之口。

“小条子,我发现你现在拍马屁的功夫进步不小呀,你把少爷说成神了。”吴用撇着嘴说道。

“我吴大哥就是厉害嘛,不信你咋不知道前面那叫寒山寺呢?还有方先生给我取了大名的,请叫我熊廷弼,哼!”小条子回答道。

“就叫你小条子,小条子,小条子!”吴用嘴上不让人。

看着他二人斗嘴,我和二力哈哈大笑,四人乘马车奔寒山寺而去。

到达寒山寺山门外,天已经黑透了,月上树梢头,吴用上前敲门,咚咚咚....我看着月光中的情景,想到了贾岛那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古代寺院的僧人,可和寺庙的僧人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为修行,后者皆为利,同样是念经,却是本质上不同,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只是我见识了太多的虚假而已。

寺中的僧人很慷慨的给了我们两间房间,寺中有很多房间供过往来投宿的香客,因为寺院中清静,所以也有许多学子借宿在此读书。

从前寺院都是教学的场所,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古代的学校少,学校都是公立的,大多数读书人到哪里读书到佛教寺院,佛教寺院的藏经楼,就是现在的图书馆,不仅是佛教典籍,它搜集的非常广泛,在中国过去所谓是朱子百家,三教九流的典籍都收藏,内容非常丰富,出家人都是有学有修的学者,所以住在寺院里,可以利用它的藏书,也可以向出家人请教,这在中国历史上,诸位都能看到,读书人都借住寺庙。

历史有许多名人都是在寺庙中借读的,比如狄仁杰,陆羽,范仲淹等等。

翌日清晨,天色微亮,声声浪涌是声音就传入我耳,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声,用功的学子已经在晨读了,寺中也传来晨练的钟声,出家的和尚也要起来做早课。我在想如果按照这个修行的模式去学习赴考,不知道是不是考中率更高呢?

我也起床溜达一圈,顺便参观一下古寺的建造和周边的风景。

寒山寺有名的是那个《枫桥夜泊》的石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看下落款乃是明代书画家文征明手书,现在苏州的寒山寺中文征明的手书已经毁于战火只剩下残碑了!我能一睹文征明书写完整的石碑深感有幸!

我突然想到,唐寅唐伯虎可是明代的苏州人呀,虽然现在万历年间,他已经去世,但是他肯定有作品留在世上,说不定在苏州还能淘到一两件他的作品,那可太美了。

这里对客人提供住宿,但不提供吃食,有锅灶可以自己生活做饭,遛弯回来,正好是早饭时候,和尚都在排队吃早饭,这里的僧人过午不食,一日只吃两餐。

迎面走来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给人一眼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和他交身走过,都是读书人礼貌性的打了下招呼,他虽脸上挂着微笑,但是他的眼神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这个是他给我印象非常深的。

吃完饭,吴用问我们什么时候离开,我喜欢寒山寺优雅的环境,说晚上还住这里吧,吃好饭进城转一圈,了解一下当地的民风官气。

阅读柔情大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