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一天下开始修仙炼器

《从统一天下开始修仙炼器》

第1卷凤凰谷第十1话诸侯割据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网站最新地址为 露

五百多年前,秦国太子穆振宇统一天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成为武帝。武帝统一天下后,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的统一。他励精图治,开创了极盛的“天元盛世”。大唐政通人和,军事强大,经济发达,万邦来朝。

天元元年,穆振宇正式称帝。他首创了皇帝制度和以三省六部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和嫡长继承制,实施封建制度,大封王族及功臣。

武帝在大力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实行“分封制”,他将一些土地连同人民一起分给了七个功臣,那七人都被封为了诸侯。武帝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

那七个封地和诸侯的名字分别是齐国姜承业,燕国姬荟,卫国殷战,晋国司马度,梁国萧华,吴国赵擎,秦国凤一鸣。在诸侯统辖区域内,诸侯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

武帝之后的唐皇一代不如一代,有的好大喜功,有的好四处出游玩乐,有的沉迷后宫不喜上朝,有的狠戾暴虐,有的平庸无能,导致朝政松弛。虽然这些皇帝都不怎么样,不过有真才实学的文臣武将一直层出不穷,倒也维持住了王朝的繁荣。

五十多年前,唐厉帝继位。此时的王朝已经出现衰象。厉帝贪图享乐,不理政事。他经常出游,所到之处皆滥用民力为其服务。他能为了自己方便出游,一次就动用十万百姓为其开渠铺路架桥等。官员乘此机会中饱私囊,侵吞百姓工钱。这还不算,官员还加重赋税,引起了百姓不满。皇帝每次出游,百姓都深为所苦。

厉帝任用佞臣,有谤王者即杀,人人自危,朝政**,国人怨声四起。这时候天灾频仍,北方出现大干旱,久旱过后出现了严重的蝗灾,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南方出现了洪涝,淹没了不少村庄和土地,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天灾和**一起爆发,王朝统治内交外困,大唐王朝岌岌可危。

厉帝在位二十多年后,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有一支起义军竟然长驱直入,攻入了长安,控制住了京城的各个重要地点,把皇宫团团围住了。

各地诸侯以镇压农民起义为借口,率领勤王之师赶到了长安。他们围而不打,在城外安营扎寨,每天虚张声势的在远处叫骂一番,并没有其他动作。

不久后,皇宫里的御林军和宫外的农民起义军里应外合,打开皇宫大门,起义军冲入了皇宫内。愤怒的起义军四处烧杀抢掠。厉帝见大势已去,绝望的在寝宫内纵火**了。

七大诸侯国中,秦王的队伍是最后一个抵达京城的。秦军抵达京城时,皇宫正好被攻破。他们无视了作壁上观的其他六个诸侯国的军队,势不可挡的破开了城门,冲入了都城内,和农民军厮杀,一路披荆斩棘,杀出了一条血路,最后终于来到了皇宫。可是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厉帝寝宫冲天的火焰和遍地哀嚎的人群。秦军在一片混乱中找到了太子,将他救出来后便原路返回,一路急行军回到了秦国。

秦军离开后,其他六个诸侯国的军队冲入京城烧杀抢掠,不过他们因为要留大军固守自己的封地,带出来的军队并不多,而且都没有联合起来的意思,加上各地赶来的农民军越来越多,最后六国只好退出京城,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自此一役后,唐朝名存实亡,分崩离析。诸侯群雄纷争,相继称霸,进入了诸侯割据时期。

长安城被农民起义军占领,起义军首领龚达贵称帝,建立郑国。

原大唐的七个诸侯国,除了秦国以外,其他六个诸侯国的诸侯王纷纷称帝,不再奉唐帝穆氏为“天下共主”。

分散在各地的起义军也纷纷揭竿而起,占据了一处地方便称王称霸。

秦国的秦王没有自己称帝,而是奉那位救回来的大唐太子为帝,表明凤氏一族仍尊穆氏为主。

原大唐王朝的整个版图范围内狼烟四起,进入了混战时期。

占据了长安的龚达贵建立郑国不到半个月,他分封的那些文臣武将们便为了抢功劳而起了内讧。一个月后,龚达贵称病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军政大事由手握重兵的大将军萧辅成负责,大权落入了萧辅成手里。

每到上朝的时候,真正的郑王龚达贵要么不出现,出现了也只是坐在龙椅上不言不语,任由萧辅成站在龙椅旁对下面的众大臣发号施令,指点江山。丞相吴韬暗地里联合其他大臣请求龚达贵诛杀萧辅成,并策反了萧辅成手下的几员大将。

某日凌晨,一场名为“诛奸佞”的行动悄悄的展开了。吴韬率领御林军偷袭了萧府,被策反的几个大将假借萧辅成的名义,控制住了城内的萧辅成名下的兵士。整个萧府上下都被屠杀殆尽,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下。

萧家被灭门后,吴韬再接再厉,将与萧辅成有密切来往的大臣统统抓捕起来,投入了大牢。那些大臣的家属也无一幸免,他们不是被抓就是被杀

。一时间整个京城人心惶惶,官差四处抓捕乱党,弄的鸡飞狗跳。

吴韬因为诛灭萧辅成有功,被龚达贵封为安国公,一时风头无俩,风光无限。吴韬对萧辅成一党穷追猛打,赶尽杀绝,其心狠手辣的程度让龚达贵心生惧意,而且龚达贵颇为忌惮吴韬的声望才能,因此对他产生了谋害之意。

龚达贵当初起义只想吃个饱饭,谁知道在一群兄弟的帮助下,他误打误撞的竟然攻下了皇宫,还坐上了王位。论智谋,他不如吴韬;论才华,他大字不识一个;论军事才能,他不如萧辅成;论武功,他半分没有,只有一些蛮力;论仗义,他不如其他几位推选他做起义军首领并辅佐他成为皇帝的兄弟。

说到底,龚达贵只是个彻头彻尾的农民罢了,即使他成为了郑王,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只能依靠信任的那些大臣为他出谋划策,被动的去做他们让他去做的那些对巩固新生的郑国政权有利的事情。

他信任吴韬等大臣,又怕他们像萧辅成一样拥兵自重,架空他这个皇帝,于是他开始慢慢的想夺回兵权。可惜他没有那个头脑,计划才开始便被吴韬识破。吴韬干脆撕破脸面,拉拢中立的大臣,威胁对立的大臣,伙同追随自己的大臣,一起上书,请求龚达贵禅让。

龚达贵碍于众议,被迫诏准,他仅仅做了三个月的皇帝就下台了。吴韬顺理成章的继位,成为第二任郑王,可惜他也没能得意多久,他做皇帝仅一年,就收到了战书。

大唐对七大诸侯国的控制力很弱,因为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因此各诸侯国虽然实力不均,但是他们发展的都比大唐的其他郡县要好,而且对治下人民的控制力也非常强。

大唐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各诸侯国境内却稳如泰山,不但没有发生农民起义,还有不少老百姓纷纷跑进了各大诸侯国境内以寻求保护和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七大诸侯国都不敢派出大量的勤王之师前去长安。而且,除了秦国凤氏,没有一个诸侯是真心去勤王保驾的。厉帝**后,各诸侯王派出的队伍都撤回了自家的封地。

在诸侯割据争霸的过程中,只有秦国固守封地疆土,没有对外扩张。其他六大诸侯国则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夺被农民起义军占领的土地。各地的小股农民起义军数目逐渐减少,而六大诸侯国的面积逐渐扩大并稳固下来了。郑国作为新晋的第八个诸侯国,却一直处于内讧中,加上京城和周边的局势一直不稳定,导致京城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不断。在这种情况下,郑国只求自保,稳固住长安和附近几个大的郡县,不敢觊觎周边的土地,甚至对相邻的几个诸侯国在不断蚕食他们国境之间的一些小村庄的事情,也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年后,七大诸侯国联合发兵,向郑王吴韬发去战书。

七国联军分成了四支队伍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向朝长安进发,四面合围。联军派出的都是训练有素的精兵强将,郑军的士兵则都是原来被迫起义的农民军。

郑国内讧,许多优秀的将领因萧辅成一事连累而被诛杀,能带兵的好将领已寥寥无几。联军的装备和人数也远超郑军,战斗才一打响,郑军便溃不成军,而且有很多士兵倒戈,纷纷投入到七国联军的麾下。联军攻城略地,势如破竹,高奏凯歌。

几个月后,四支队伍顺利在长安城外汇合了,兵临城下。七国早就在京城里安插了无数内应,大军全部抵达后,内应打开了城门,放联军进入。联军轻松攻入长安,冲入皇宫。郑王吴韬早就收拾好东西逃走了,最终下落不明。

郑国战败,这场倚强凌弱的战争宣告结束。如何瓜分郑国的土地成为了战后的头等大事。七国各自派出了使团前往长安进行谈判。联军各自留下一部分士兵维持京城秩序,大部队人马则撤回了自己的封地,驻扎在各自的国境边缘处。

这场谈判可谓是旷日持久,因为大家都想实现自己所追求的利益。

一年后,在秦国誉王的主持下,谈判终于有了结果。七国共同签订了《长安之盟》。

秦国只要长安城。其他六国瓜分原大唐一部分的土地,确定各自的版图,并约定各国之间,版图内的土地暂时停战,休养生息。原大唐还有大部分土地的归属权不作决定,由六国各凭本事,谁能抢到就是谁的,这些土地基本都处在两国边境之间或三国交界处。

这个盟约的签订代表了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暂时得到了控制。但是各国版图内和版图外的地方却是两个极端。版图内的地方一片欣欣向荣,没有战争,版图外的地方却是六国拼命要争抢的,今天是这个诸侯国占领,明天也许就易主了。尽管如此,各国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战火没有席卷全国,只有边境战争不断,因此表面上看起来这是相对和平的时期。

岳寒对七国中的秦国特别感兴趣,因为他注意到秦国的第一代诸侯王是凤一鸣。大唐王朝的建立,凤家功不可没,并且在唐朝五百多年的统治中,凤家的人一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是这个“秦国”

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国”名称一样。最重要的是,少谷主说过这个聚灵阵是秦国第一任秦王所布置,这样看来这个皇家禁地就是出自凤一鸣的手笔了。

穆武帝起兵统一天下,凤一鸣一直追随在他左右。据史书所记载,穆武帝是秦国的太子。凤一鸣是秦国驸马之子,是穆武帝的表弟。穆凤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形影不离,感情比亲兄弟还深厚。

凤一鸣是个倾国倾城的美男子,他文韬武略,既能稳坐军中为武帝出谋划策,也能披挂上战场杀敌。他是有名的常胜将军,战无不胜,为天下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不败战神。

唐朝建立后,武帝奖励有功之臣,封了七名诸侯并奖励封地给他们,其他功臣也得到了官职和奖励。凤一鸣得到的那块封地,正是武帝和凤一鸣原来的国家,秦国。那七个诸侯,除凤一鸣外,其他六人都陆续离开京城去了各自的封地。凤一鸣被封为大唐丞相,留在京城管理朝政。凤一鸣的养子云念之被武帝封为上卿,奔赴秦国代替凤一鸣暂时管理秦国。

后来,天下初定,武帝政权稳定,凤一鸣辞了大唐丞相之职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成为了第一任秦王。凤一鸣的儿子没有随他一起回秦国,而是留在京城,成为了武帝的第二任丞相,权倾朝野。

秦国是七个诸侯国当中封地面积最大的,物产也是最丰富的,而且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凤一鸣回去后,把所有大权都抓回了手中,云念之则退居二线,从旁协助。凤一鸣展开了一系列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行动,例如开发地利、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农商并重、奖励耕织、兴修水利、减免赋税等。秦国国力迅速发展壮大,经济发展快速,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富足的国家,连宗主国大唐都望尘莫及。

大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力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迎来了极盛的“天元盛世”。耐人寻味的是,五百多年来,大唐的丞相一职一直由凤家的人担任,从未换过其他姓氏的人。其他官员如流水一般换了一拨又一拨,唯独凤家如铁打的一般,雷打不动的占据着丞相的位置。

岳寒将有关大唐和秦国的史籍都看完了,得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音,我好像发现了蛛丝马迹,你要不要听听?”岳寒说道。

“说。”音说道。

“我查到了,凤凰谷真的是秦国第一任秦王凤一鸣布置的。他命人将方圆十里的地方都用城墙围了起来,将这片区域划为了皇家禁地。仅凭这一点,足以证明他肯定和高级阵修有关系,或者有可能他自己就是那个阵修。还有,史籍记载他与穆武帝一起乘龙飞升成仙了,他之后的历任秦王在退位后都会回到凤凰谷。但是那些秦王们进谷后干什么,却没有任何记载,也没有他们的生卒年月和名讳,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当然,史籍并不能完全相信,毕竟统治者可以修改史籍,为自己歌功颂德,神话美化自己的光辉形象。如你所言,凤凰谷这片大阵是修士才能布置的阵法,而且只有高级阵修才能启动,而和这里有关的都是凤氏一族的秦王,所以调查的重点就应该是秦王,特别是凤一鸣,可以从他的经历开始查起,也许能发现什么。”岳寒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实汝看的书,吾早就看过了,吾也早就注意到了。不说其他,这里的聚灵阵肯定是条重要的线索,双子肯定和高级阵修有关联。”音说道。

“那接下来怎么办?你要找的是不是就是那个高级阵修?”岳寒问道。

“等。”音说道。

“等什么?”岳寒好奇道。

“等就是了。”音说道。

“你这样也太吊胃口了吧?能不能透露一点点让我知道?”岳寒无奈道。

音没再出声。

岳寒只好作罢。

阅读从统一天下开始修仙炼器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