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马九斤

《响马九斤》

第115章粱发奎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王铮的到来,让车贤也彻底放松下来。

在六师弟刘凯的大酒楼,举行完接风宴会后,回到镇公所移交了土地牲畜账册,和人员名册大印,车贤就领着一帮子彪悍护卫,兴冲冲进驻四季园南邻一套大宅院中。

这套隐藏在茂密松林中的宅子,四周的围墙高达两丈,每个边角都有一处哨楼。

整个宅子背北面南,南大门只有推拉式铁制拒马,两间值卫室全天有六名乡勇在职。

迎门照壁高一丈,长五丈,上面手绘万里长城图案,绕过照壁百十步,就是六级石阶的青砖大殿,门楣匾额上三个金钩笔画的大字‘虎啸堂’,这里就是车贤的新职所在。

北海镇的人口,稳定在十七万左右,由道观主持建设的北海医院即将完工,这是当今天下首座将医疗分科的以治疗,制药,教学为一体的综合医院。

医院建在新二村南面,让其它两个村子的百姓羡慕不已,新四村多是辽北深山原生野山民,只一年多,他们就适应了新的生活。

看到另外两个村子工坊银楼医院拔地而起,在村民鼓噪下,新四村主事德乙哈拿着万言书找到九斤,要求盖工坊,增加村民收入。

九斤测算了三个村的位置,在新四村的土地内划出五百亩地,一座全食宿的综合书院就破图动工了。

这里的班级分启蒙三年制,研习五年制,课程分为文言,数学,格物,医科,等实用门类教学,所需教材已经由薄荷携带九斤草拟的大纲,回到京城张府,由九斤的大舅哥拜访名家撰写。

四季园的前殿挂上了牌匾,是丢官罢职的孙元华路过北海镇时题写的。

九斤委托他在京聘请文化课教员,并支付润笔费一千两银子,孙大炮感激之余题写了‘朝阳殿’三个大字。

1631的秋天对北海镇来说是忙碌的,隆昌商号的订单已经全部完成,虽然大多数货物是烟草酒水,但发运的粮草依然达到了近十万石。

隆昌商号又开出了明年的订单,压缩了烟草酒水的数额,专门采购粮食,这一要求被九斤拒绝了。

当梁发奎从江南跑到北海镇时,刘全已经带着福船南下泉州,梁发奎无奈之下找到沈宝,经过多日商谈,恢复了卷烟酒水的配额,而粮食价格则翻了一番。

虽然签订了协约,但梁发奎知道,关外用来支付物品的金银即将耗尽,到时候要钱没钱,隆昌商号也不会倒贴银子采购物资。

九边新的将领陆续上任,若重新疏通关系,花去的金银将是天文数字,为了给关外筹措粮食,隆昌商号还在扬州开了分号,打算从江南购粮。

但是边关管控越来越严,关外已经开始用毛皮牲口支付货款,显然不会坚持太久,这种背景下,开辟新的商路迫在眉睫。

经过多日等候,粱发奎终于等来了九斤的召见。

在新四村东侧的一块五百亩葡萄园内,九斤正和李春带来的三百白无名在采摘葡萄。

北海镇的荒地还有很多,若是九斤愿意,顺着西海岸向南再向西,还有一百五十多里的芦苇荒滩,当年一把火烧了百里,如今又恢复了绿波荡漾的芦苇原野。

九斤现在没了开发荒滩的热情,一个是人手不够,再一个,这两年基础建设已经投入近三百万两银子,大多数的劳动力也开始支付薪水。

对于北海镇来说,未来几年将不会再进行大规模的基建设施投入。

这天刚刚从府衙回来,户部和宫里的督导组在莱州府小住,九斤被朱知府叫去做冤大头。

驿站发卖十几万两银子,让户部看到了新的财路,若是莱州府运营成功,下一步将会在两淮和江南大规模推行。

户部有了进项,宫里不能汤水不见,来的大太监王吉宽转达了司礼监的问话,一是粮食供给,二是筹建皇庄。

朱知府也是明白人,粮食供给要有土地,运输要有海船,皇庄也不难,胶东取消三卫,邬堡田庄都在,只要复耕就有进项。

双方谈的谨慎,裁撤后三大卫的经营,海船配额等事项基本八九不离十,只等皇上旨意。

九斤回到北海镇,直接去了葡萄园,在改进了葡萄发酵的工艺后,酿出的葡萄酒成了各府衙宴会的必备品。

李春的高门大院和马蹄张的营房隔着一条沟渠,一边是斥候营,一边是隐身门,各管一摊,各司其职。

九斤拿着剪子,摘了一筐葡萄做为标准,三百个白无名学习后开始走进葡萄园。

九斤回到凉棚下,九月的太阳依然火辣,一早一晚却已见寒露,李春端过茶水说:“小爷,走高空索道腿不抖的有六十七个,是否开始转轮练习?”

九斤喝了口茶说:“有多少算多少,开始吧,开训后单独成营,薪俸标准和斥候营同例。”

“诺”,李春大喜,他现在是四季园总管,不显山不露水,若是能独领一营,在北海镇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啦。

“那奴婢这营叫啥名号?”

“飞天营。”

“飞~~?”李春没说完脑袋就迷糊了,敢情小爷逗自己玩儿。

九斤说:“明天小爷带你们去大基山开开眼,飞天营,是真的。”

正说着,巴彦走进凉棚说:“小爷,有个叫粱发奎的商贾求见,说是约好的。”

“让他过来吧。”

一刻钟后,粱发奎来到凉棚,远远的看了眼九斤,身体不自觉的矮下三分。

二十一岁的九斤,已然长的玉树临风,贵气逼人,犹如凛然自威的掌控者,那股生杀与夺,藐视天下的气质,让靠近的人产生强烈膜拜冲动。

离着还有十步,粱发奎再难迈步,只好躬身施礼道:“山西商会梁发奎拜见公子。”

九斤摆摆手说:“你是大财神,不必如此见外,坐下说话,上茶。”

李春倒上茶水,回到九斤身后肃立,梁发奎脑门子冒汗,怎么这么多阉人伺候?

那个矮墩子背着刀的是阉人,从百十步开始就有阉人四处游荡警戒,即便是藩王也没这么大阵仗,可笑商会里还有很多人要拉九斤入伙。

正胡思乱想,听九斤说到:“你们商会财大气粗,听说在南京城和扬州都开了分号,买了茶山跟织坊,好大的手笔。”

“回公子话,在商言商,您也知道,漠南和辽东从六月份就以毛皮草药换取物资,他们没有了货款支付能力,以物换物,商会基本无利可图。

“没有了北海镇船队运送,单靠车行三百辆马车,又能养活几个人。

“眼瞅着关外入冬,辽东又不耕种,断粮已成定局,整个边关不会再开榷场,商会总要另开商路。”

九斤问:“整个北疆没了大规模粮草输送,整体战力下降已是必然,你们商会若是真能停止给鞑子供血,倒是令人惊奇,可惜~,狗喝惯了血,再喝水就没滋味。”

梁发奎拱手说道:“不知公子为何仇视金国?我可听说,那边传过话来,只要公子肯去,那边愿与公子共享北疆。”

九斤说:“谈不上仇视,自家养的狗咬了自家人,也是现世报,就像西北的流寇,皆是人祸使然,还共享?他们自己都吃不饱,享个锤子。”

粱发奎听完心里坦然许多,虽说不知享锤子是什么意思,但看着九斤并无不快,心说差点被九斤的大义凛然给忽悠了。

擦擦额头的汗说道:“不瞒公子,北疆现在有了内讧苗头,听说派了使臣进京求和,愿归还辽阳换回岳托贝勒。

老汗一死,子孙辈儿看着不成了,商会这才另谋出路,也是逼不得已,多少衙门还等着商会供养,没办法啊。”

“你们商会家大业大,可现在跑关外赚的那点汤水难以维持现状,商路何在?”

“漠西和伊利。”

九斤一愣,问道:“山陕乱成一锅粥,商队如何过去?”

梁发奎笑道:“有钱能使鬼推磨,流寇吃大户,也依靠大户,商会、氏家、流寇将共同吃藩王,比跑关外强多了。”

九斤点点粱发奎笑道:“小爷还以为你们商会要西行万里,重开丝绸之路,却原来只是个幌子。

你们商会有能人啊,一个藩王富甲一方,除了那些穷的叮当响的郡王,那些亲王个顶个肥的流油。”

梁发奎见九斤说的认真,诧异道:“公子当真看不出这是与虎谋皮?与狼共舞?”

“粱掌柜,当年你帮助沈宝,并未想到将来有所回报,只是出于同情,可有说错?”

“没有”

“那么你觉得,商会中人会有前途吗?或者说,真的没有报应?”

粱发奎叹口气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我又怎会不知,鞑子破关,杀人如麻,流寇肆虐,烧杀抢掠岂会长久。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份心思多少年前我就有了,奈何下不了船呐,冒昧问一句,公子为何与商会做了几百万银子的生意?”

九斤笑道:“你这疑问闷在心里很久了吧,告诉你也无妨,守江山护社稷,拯救天下苍生,跟我没有半根毛关系。

我要银子,是为北海镇,莱州府,这是我的家,仅此而已。”

“公子若这样说确实如此,此番我从江南坐漕船北上,由徐州东来,还专门路过曲阜。

一路走来,唯有踏进莱州府辖地,方觉耳目一新,恍若另一番天地。

到处生机盎然,乡村炊烟袅袅,田地庄稼丰茂,府县城镇人流如织,百业兴旺,怎不让人留恋。”

“听刘掌柜的意思,想落户北海?”

“公子,商会有自己的镖行打手,也有北疆的黑龙堂,公子手里的巴牙喇就是黑龙堂的人,我是有心无胆呐。”

九斤说:“那你就好好的做烟草酒水生意,南大街还有你们的珠宝店,让你的儿子接手店面,也是一条后路。”

阅读响马九斤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