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中华五千年

《我所知道的中华五千年》

第三十六章 商王朝——伊尹放太甲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咱们上文书说到,商侯汤在亳召集诸侯,合盟伐夏,大胜!夏朝被推翻,夏王桀被流放。在天下三千诸侯的推举之下,商侯汤成为天下共主,建立商朝,称商王!

称王之后的商汤,将夏朝初王,禹王所造,象征着权力的“九鼎”迁到了商国的老都城商邑。此时无论是名义上,形式上还是实力掌控上,天下完完本本的归于了商朝。

商王汤用了20年,终于将商国这个原本只有七十里土地的,小诸侯国。发展成为了一个统一天下的新兴政权。商王汤也在当政13年之后,去世了!

商王汤死后,他的儿子外丙即位,成为了商王朝的第二位王。其实最开始商王汤在世的时候,储君是他的大儿子太丁。但是太丁英年早逝,死在了汤前面。所以这储君之位就落在了太丁的弟弟,外丙的头上。

外丙岁数没多大,所以由开国元勋,名相伊尹来摄政辅佐。结果才过了三年,外丙就去世了。外丙去世之后,还得重新选一个继承人啊。这就不得不说商朝从古至今的一个传统,那就是继承人是兄终弟及。也就是哥哥当王,死了之后弟弟继任称王。等啥时候没有兄弟了,在由儿子辈的担任。所以王位的更替基本都是在平辈之间。他是不同于夏朝的父死子及的。

所以外丙死后,伊尹就辅佐外丙的弟弟,也就是商王汤的三儿子仲壬承袭了王位。也不知怎么了,仲壬即位两年以后,也死了。也不知是不是商王汤早年一直奔波忙碌于灭夏的事宜。他这几个孩子也一直帮衬在其左右,劳心费力的伤了元气,结果都不长寿。

仲壬死后,商王汤就已经没有存世的儿子了,兄终弟及就不适用了。于是伊尹将商王汤的嫡长子太丁的大儿子,太甲也就是商王汤的嫡长孙,扶上了王位。太甲在他的两个叔叔之后,成为了商王朝的第四位王。

太甲登基的时候也是尚且年少,身为开国元勋,而且是三朝元老的伊尹,可谓是操碎了心。太甲这孩子爷爷没了,爸爸又英年早逝,两个叔叔也是如此。如今能倚仗的也就剩伊尹了。所以这伊尹在外面专心辅佐太甲治国理政,对内呢,专门为太甲写了《肆命》和《徂后》。

这个《肆命》主要内容就是告诫太甲,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毕竟这孩子早早就没有父亲了,也没人会像长辈一样,关心并教会他怎么做人。所以伊尹写的这篇文章更像是一封家书。而《徂后》,写的主要是太甲的爷爷商王汤,在位时所制定的祖训,还有一些汤当政时的法律制度。这更像是伊尹在教育太甲如何治国理政!

在伊尹的用心教导和辅佐之下,太甲在初登基的三年间,温文尔雅,谦虚好学,对政事也能耐心细致的处理,颇有一代贤王的模样,这让伊尹还有商王朝的诸位大臣都非常的欣慰与高兴,毕竟对一个国家来讲,一个明君的重要性那是毋庸置疑的。

这外臣夸赞太甲,百姓歌颂太甲,这就让他有点得意忘形了,也就是飘了。再加上太甲的身旁有小人作祟,不断的挑拨伊尹与太甲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太甲也觉得,如今自己能达到现在这个成就,完完全全靠的是自己贤明,伊尹这个臭奴隶,最多算自己的引路人,而且他为自己引路那是应该的,要不是自己的爷爷,商王汤重用他,他伊尹还在有莘氏烧菜呢!

太甲完完全全忘记了,是谁把他扶上地位,又是谁教他如何做人,如何治国理政,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太甲排挤伊尹,伊尹倒也觉得无所谓,毕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自己不仅仅是他的大臣,更算是他的长辈。而且年轻人么,不气盛能叫年轻人么。只要太甲能成为一代贤王,为民谋福,不愧对先王汤那二十年的努力拼搏,自己吃点苦无所谓。

太甲疏远了伊尹,他觉得如今商朝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了,奸臣一引导,太甲竟然像夏桀一样,贪图享乐,祸乱朝政。一改之前贤明的形象,随意发号施令,并且这些政令都虎头蛇尾的,搞的下面的百姓苦不堪言!

本来伊尹在被太甲排挤了之后,也想着退休颐养天年了,谁都没想到,他竟然变成了这样,他爷爷商王汤,废了多少心血,推翻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如今他太甲这般糟践前人穷极一生开创的局面,当然不行了。

伊尹就来到了太甲的面前,苦口婆心的劝谏他,让他不要这样,夏朝的暴桀才死了没几年,前车之鉴在此,可不能倒行逆施啊。可太甲此时已被权力迷了眼,他一看伊尹这个老奴隶又跑到自己面前喋喋不休,就觉得烦。自己是大王,享乐那不是应该的么,天下都是他的,他想做什么,还用得着这个伊尹你这个老奴隶指手画脚么。

于是太甲打发人,赶走了伊尹。被赶走的伊尹,内心也是非常的失落,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这么用心教育的太甲,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如今在太甲的胡乱统治之下,这个刚刚建立没有几年的国家,已经有了走下坡路的态势了,国内也出现一些矛盾了,作为开国元勋,三朝元老,伊尹绝对不能让前人辛辛苦苦建立的商朝,覆灭在太甲的手里。

伊尹的权力其实也是很大的,毕竟摄政了三代,可以说整个商朝只要他想,就能掌握的了。他本想着还政太甲,太甲能将这个国家带领着走向富强,却没想到结局会是这样,无奈之下,伊尹派人将太甲流放,并关了他“禁闭”

伊尹继续摄政治国,他在商王汤的坟墓旁边建了一座桐宫,他将太甲禁闭在桐宫。让太甲住在里面守着他爷爷的坟。

太甲被规定不能离开他爷爷商王汤的陵墓,但是并没有人看管他,生活起居也有人照顾,太甲最初被伊尹流放,他很不服,觉得伊尹是大奸臣,篡权夺位。但伊尹此时仅仅是摄政大臣,天下的号令还是以太甲这个王的口吻发出的。伊尹这算是为他在积累功绩,但太甲不管那个,在商王汤的陵墓边,太甲也是无所事事。后来他遇见了给他爷爷守墓的各位曾经陪着商汤打天下的老军士和老大臣。

这些老军士和老大臣功成身退之后,自愿为他们的王上守墓,他们这些老人也在商汤墓的周围建起了一个村落,闲来无事,他们就来给王上扫扫墓,除除草什么的。太甲在这也无事可做,这些老人们总来,久而久之大家就熟悉了,这些老人就给太甲讲述,他爷爷商王汤,是怎么费劲千辛万苦,将商国变为商朝的。太甲起先对此嗤之以鼻,但后来慢慢的他就被这些老人给感化了,于是他就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才发现,自己这和夏朝亡国的暴君桀有什么区别呢。

他开始觉得自己有点愧对于自己的爷爷,更是愧对老臣伊尹对自己的辅佐与教导。这些守墓的老头看太甲能静下心来想想了,就趁热打铁,教育太甲,让他像自己的爷爷商王汤一样,勤政爱民,用心的理政治国,做一个像汤一样贤明的商王。

在这些老人的教诲和感化之下,太甲也不在埋怨自己现在所面临的局面,渐渐的他还开始帮助在商王汤,墓旁边的村落里面的。老弱病残,做上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全然忘记了自己是王!就这样时间过去了三年。

这三年发生的一切也让在商王朝都城摄政的伊尹看在了眼里,自从太甲被他流放到了桐宫,他就一直派人看护着太甲,这些教育太甲的守墓老人,这里也有他的影子,为的就是想让太甲改过自新,回头是岸。好好的管理国家。如今三年过去了,太甲也终于诚心悔过,也是时候归政于他了。

于是伊尹亲率着商王朝的文武大臣,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商王汤的陵墓,将太甲迎回了国都亳,在亳,伊尹当着群臣的面,叩拜太甲,并郑重的将政权交还给了太甲。

太甲重新掌权以后,以之前自己的所做所为,为前车之鉴。他开始用心听从大臣们的良言良策,对待百姓,他体恤民情,为百姓谋福利。商朝在他的治理下,稳定了下来并且开始蒸蒸日上。这段历史就是“伊尹放太甲”!

那么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阅读我所知道的中华五千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