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国

《大唐开国》

大战河东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平定霍邑后,李渊对有功之人大加赏赐,此时,晋阳粮草也得以送到,原来是因为多日下雨,因此误了军期,李渊,打了三十军棍,训斥一顿,并未斩首以做宽大处理,谣言不攻自破,随即大军留在霍邑继续修整。...

这时刘文静出使突厥归来,向李渊复命,与突厥盟约已经订立,突厥还派了大将康鞘利,兵500,马2000以做支援。李渊见诸事顺利,自然大喜过望。

李渊随即对城中投降隋军加以整编,又招募城中壮丁,霍邑治下各县,也纷纷投降,李渊故而势力大增,兵力增至五万

同时李渊去信招降冯翊农民军首领孙华,又遣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及左领军长史陈演寿等统步骑六千为先锋部队,自梁山渡河,以待主力到达。

李渊自领兵众数万,前往河东与隋将屈突通对峙,一路上攻克临汾,绛郡,率军进驻龙门县。

前番李建成、与李元吉到河东地地区广结权贵,此刻恰好起了作用。

话说这屈突通此人为人刚直,平日里从不收受贿赂,御下极严,以忠正著称,民间有言宁食三斗葱,不见屈突通,可是却不善于团结部下,更不会结党营私,故而深受隋炀帝信任,若是太平盛世,固然能成为一代良臣,怎奈天下大乱,人心思变,自己的部下都拿了李渊,李建成父子的好处,心想跟随屈突通,未必能谋取富贵,到时跟了李渊,倒或许能赚得不少好处,故此人心不齐,底下部将又深知屈突通为人,故而不敢劝屈突通投降,私下准备投降接应李渊者又被屈突通发现斩首,故而军心不齐。

近日坐镇长安的代王杨侑,听闻霍邑有失,损兵折将,十分担心李渊打到长安,故而派使者督促屈突通率隋军主力出河东郡与李渊决战,剿灭李渊。

屈突通得令但是很是左右为难,一方面不能违抗代王命令,另一方面又害怕两军交战底下部将阵前倒戈。故而出城将军队驻扎在渭河东岸,距离李渊军队50里。

李渊随即召开军事会议说道,屈突通手握隋朝精兵军力绝不在我之下,然而却不敢与我决战,屈突通与我同朝为官,绝不是畏战之人,前番我派建成,元吉,前往河东结交权贵,看来初见成效,如今他们必定人心不齐,倘若屈突通率众攻击王长凯部,则我军则率领大军攻取河东。

诸人纷纷附议。

双方隔着江对立,屈突通怕日久生变,又平素谨慎,害怕河东有失,无险可守,不敢派主力进攻,便派部将桑显和率领数千人与唐军先锋交战,以应付代王旨意,这桑显和是屈突通的心腹爱将,所带领的军队也是隋军中百里挑一的精锐勇士,王长恺,与刘宏基不敌,恰好附近义军孙华接受李渊招抚,接受唐军改编,率众来援助,唐军左右夹击,桑显和不敌率军退却,屈突通有了借口,便率军入城,固守坚城。

李渊见屈突通不率主力来攻,稍有失利便率众守城,便命令军士渡河攻城,怎料屈突通善于守城,一连攻打数日,也未攻下,当下心急如焚,想要放弃进攻河东郡,就召来诸将商议。

裴寂言道,隋关中主力尽在河东,我军如若放弃河东郡,继续西进长安,这屈突通必定从后方偷袭,到时我军首尾不能相顾,故此还应强攻河东。

李世民道如今我军一路连番取胜,士气正旺,倘若久攻坚城势必影响军中士气应当率兵西进。

李渊听罢说道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二郎与裴监说的均有道理,故而我决定留下部分人马继续围城其余军士随我继续进西进,关中百姓纷纷来投奔,李渊的亲族也纷纷响应,李渊的女婿段纶率部在蓝田县起义,部众万人,其族弟李神通,率部在鄂县起兵,兵力数千,柴绍妻子李氏,在鄂县举事,散尽家财,招纳义军人数达到9万,与李渊会师,李渊顿时势力大增成为仅次于李密的第二大军事集团,兵力达二十余万。

李渊大军随即继续西进,一路攻破隋朝永丰仓与潼关,令李建成,刘文静率数万人把守,以防止屈突通偷袭,令刘弘基率领数万人马向渭河北岸进发,对长安呈东西夹击之势。

代王杨侑见势不妙,随即派遣使者,发兵救援。  28386/11085005

阅读大唐开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