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明1644

《篡明1644》

大顺国(一)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禀皇上,末将亲卫胡一山在门外恭候,丞相牛金星及各位将军于承运殿等皇上上朝。”凡册隐约听到有人喊自己,然后慢慢从睡梦中醒来,感觉有点冷,望了望发现自己趟在一张大木床上,床的四角柱子上居然雕有金龙,正上方有个大木顶,这不就是古代人睡的木榻床?

再看床的旁边有个衣架,上面挂着黄色龙纹长衣,还有玉带扣;房间正中摆放着一张方形木桌和几张凳子,靠墙放着博物架,博物架有好几层,中间一层放了一把军刀,其他几层放着些玉器、金器;不对,肯定是做梦,凡册又闭上眼睛试图进入梦乡。

过了一会,还未完全睡熟,门外又想起声音:“禀皇上,末将亲卫胡一山在门外恭候,丞相牛金星及各位将军于承运殿等皇上上朝。”

凡册听着又睁开了眼睛,这次听清了,还是同样的场景;他明白了,这不是梦境,于是吓得赶紧坐起来;他仔细回想,终于想起了昏睡之前的场景,那个坐化缸里跑出来的和尚到底是人是鬼?他自称李自成,还叫自己回大顺国,抵抗满清。

难道传说是真的,闯王并没有牺牲,而是入了佛门?刚才门外人说到牛金星,此人是李自成头号谋臣,难道真的回到了大顺国?还有,他叫李自成皇上,史书记载他是在崇祯十七年一月一日称帝的,崇祯十七年是1644年,农历一月一日相当于公历二月几号,难道刻当真是1644年?

眼见已经拖不住了,凡册索性壮着胆子顺着“皇上”二字回答道:“朕已醒,稍后便出。”

只听胡一山在门外回答:“末将领命!两名宫女已在门外等候,早膳已备好,欲进殿服侍,请皇上恩准!”

凡册说着:“准!”

两名宫女随即开门进来,把早膳放到桌上,然后跪下说:“恭请皇上更衣。”

凡册看了看,都还算长的水灵,高兴得说了声:“准!”

然后她们走过来先帮凡册穿上龙纹长衣和玉带扣,然后又躬身去拿大靴服侍着穿上,又去拿漱口杯给“皇上”涮口,经过繁琐的一条龙服务后,异口同声的说:“恭请皇上用膳!”

凡册感觉不饿,于是直接打开门走了出去,一个彪形大汉立在门口,不用说,肯定是胡一山;看见凡册出来,他立马俯身说道:“末将恭迎皇上!”

凡册看到门口停着一辆硕大的黄色绸盖銮架,拉车的马足有六匹,均身披黄褂,车后还跟了八名带刀侍卫;看了片刻,他走了上去,只见车内空间宽阔,先是靠前区域两边各有一排长凳,然后靠后区域正中摆了一把龙椅,凡册走过去坐到了龙椅上。

只听胡一山在车外说着:“起驾承运殿!”,车夫就驾驶銮驾慢慢行驶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銮架来到一个大殿后门,车外胡一山说道:“请皇上上朝!”

凡册迅速适应角色下了马车,只见一个气势恢宏的大殿立在眼前;他想此殿应该就是承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运殿,于是走了进去,转过屏风往台上走去,同时往台下观看,台下占了两列人,右边一列全部身穿朝服,左边一列则全部身批铠甲,不用说了,右边是文臣,左边是武将;再看台上正中,放着一张带靠背座椅,靠背及两边扶手上均刻有龙纹,于是走过去坐了下来。

众人见皇上坐上龙椅,立刻下跪说道:“臣等恭迎皇上上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凡册也学着古人模样说道:“众爱卿平身!谁有本可奏?”

众人起身后,右侧第一位先开口了:“禀皇上,臣牛金星有话要讲;大顺既已立国,开元永昌,建都长安,据有陕西全境、河南全境及湖广荆州、襄京、承天、德安四府,拥兵百万,另制将军贺锦率领中营不日将攻取重镇西宁;反观明朝,长江以北只剩山西、山东、北直隶三省,且野战精锐尽丧大顺之手,守城之兵皆开城投降;全国百姓身无尺寸之田,却纳天下大半赋税,戍边将士誓死保家卫国,却已数月未领饷银,明朝已失军心民心,大厦已然将倾;我大顺军应稍作休整,而后择日东征,兵分几路,必定势如破竹,直捣京师!”

凡册对明朝和大顺历史太熟悉了,京师为明朝首都,同时李自成占领襄阳后,改名襄京,而后占领西安,又改称长安,西安雄据关中平原腹地,沃野千里,自古就是西北粮仓。

而明朝陕西则包含今天陕西全境、宁夏全境、甘肃东部、青海东部,范围相当的广;至于湖广也是大省,相当于今天湖北和湖南之总和,丞相牛金星说的四府实际相当于今天的四个地级市;河南省倒是没怎么变化,古今边界都差不多。

而牛金星说的拥兵百万,实则没这么多,都是长自己威风的话;大顺军从十几年前开始转战北方各省,其中部分流民慢慢转变为了职业军人,剩下的流民则作为后勤人员随军一路迁徙。

后勤人员里包括军户家属及杂役,他们主要负责养护马匹、维修军械、生火做饭等,直到攻取襄京,才有了固定的根据地,而后他们中大部分又随军从襄京进至关中,如今一部分被安排屯田,一部分仍于军中担任后勤任务;大顺军随从数量多达几十万,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战时群体,因此实际上大顺的职业化军队就只有大名鼎鼎的野战五营及地方城防军,这两部分加起来最多不超过二十五万。

同时从牛金星口中得知大顺还未开始东征,而史书记载李自成是在崇祯十七年二月开始离开长安进行东征的,所以进一步确定了时间应该是在崇祯十七年一月(公元1644年2月)至崇祯十七年二月(公元1644年3月)之间,而史书记载李自成从建国后到东征前,一直呆在长安,未曾离开过,那自己此刻肯定是穿越回了长安,还成了大顺皇帝。

同时史载李自成虽已建立大顺,年号永昌,但长城以南大部分仍属于明朝,在牛金星的建议下,为了麻痹朝廷,暂时对内称帝,并未举行登基大典昭告天下。

还有贺锦,经过十几年与明军战斗及农民军之间派系合并,最后只剩下了七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位独立首领,贺锦为其中之一;后来李自成想要整合农民军,贺锦与刘希尧作为其中两位首领,从大局出发,欣然接受并投入麾下。

但另外四位首领张献忠、马守应、贺一龙、蔺养成却极力反对;再后来李自成袭杀贺一龙及蔺养成,逼走马守应(后病死),同时也威胁张献忠离开了武昌,至此完全控制了大部分农民军;凡册知道此人为人不争,有大局观,不过遗憾的是在攻取西宁途中于崇祯十七年一月十五日遇伏身亡的,只是不知此时是否已遇害。

回过神来,凡册往左列看了看,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一品权将军田见秀,问道:“田将军,你对牛丞相所说有何看法?”

田见秀听后立马说道:“回皇上,丞相之言,臣赞同;当下除吴三桂仍有三万关宁军驻扎宁远至山海关一线外,明朝已无其他可战之军;反观我大顺朝,拥长江以北大半之地,西有凤翔、秦州、巩昌、兰州等重镇,扼关中西南咽喉,东据潼关及河南洛阳、开封、汝宁、南阳等重镇,南有商洛、汉中及湖广襄京、荆州、承天、德安等要地,亦有宁夏、固原、榆林、延安扼守关中北方门户,已具问鼎天下之实力;唯有黄河东岸山西仍在明军掌控之中,虽有黄河天险但距关中太近,此为大顺必争之地;臣以为,东征务必兵分两路,一路东渡黄河沿山西北上,攻占太原、大同、宣化,直抵居庸关;一路从河南北上,入北直隶,攻取保定;然后夹击京师,则长江以北可定。”

凡册太清楚了,陕西的精华在于关中平原,而整个平原只有几条古道可出陕。

要么经凤翔(今为宝鸡,古为陈仓)至秦州(今天水)再过巩昌(今陇西)而后出关中至兰州(今兰州),此为西路。

又或经凤翔过大散关至汉中,此为西南路,又或从长安(今西安)直穿秦岭至汉中,此为南路,两路均可由汉中再南下至四川。

而武关则位于陕西东南部,为关中平原通往河南、湖广重要关口,此为东南路。

至于陕西东部潼关,自古以来就为关中平原向东通往河南、山东、北直隶三省之交通要冲。

至于北面则为黄土高原,只要扼守宁夏、固原、榆林、延安即可御敌。

只有东北向,关中平原与山西南部盆地隔黄河相望,无重镇或关卡扼守,但依然可以封锁几个渡口进行防御。

还有北直隶,其实就是今天的河北省,也是京师所在;明朝为了抵御蒙古,前后一百多年在北部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数个军事重镇,均城高池深,还有外面的长城作为屏障。

陕西境内有宁夏、榆林、固原三镇,山西境内有太原、大同两镇,北直隶境内有蓟州、宣府、真保三镇,另加天下第一险的山海关及关外辽东镇,组成了京师周边的防御体系。

不过到了崇祯十七年,辽东镇总兵驻地东宁卫(今辽宁省辽阳市)及周边重镇均已落入满清之手,只有宁远(今辽宁省葫芦岛市)还在明朝手中了。

(本章完)

.

阅读篡明1644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