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风云

《武唐风云》

第一百零四章 千里之行(二)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原来润州城内有善信感念白云子恩德,知道有人欲对白云子不利后,趁天色微亮便赶往横山龙王庙通报此讯。得了官兵即将来袭的消息,庙里众人都找向白云子,想探探他什么意见。龙王庙虽有篱障阻敌,但哪里挡得住官兵?这寒冬腊月的,若是往上面泼几桶火油,一把火便烧得干干净净。篱障挡住个别武功高手或不在话下,但若让它防止兵燹,则是强人所难。民不与官斗,正是这个道理。

白云子见众人满是忧虑,便劝道:“尔等勿慌,既是缉拿我一人,与你们就无关联。”

大弟子张太虚却道:“师尊之言,徒儿不敢沟通。我等受您教导之恩,如今您无事,我们怎可能视而不见,袖手旁观?我只听您老人家的,不管是进还是退,都与您一起应对。”其身后诸师弟也连连点头称是

蔷薇作为儿女的,不可能任由亲父赴难,便笑道:“大不了咱们躲起来,这十里横山想藏几个人还是容易的。”

而玉林则有点失神,正思考鼎上之人的身形步法有何来历,突觉身边沉寂了下来,凝神一瞧,只见大家都齐刷刷望向自己。玉林不由苦笑:“小子虽年少,但与官军打的交道却不少哩。打不过就跑,总来得及嘛。”

白云子见了众人的反应,捋捋须道:“该来的总会来,咱们见机行事罢了。你们去收拾一下,万一失了火,也有个防备。”

于是众人各自散去。

半个时辰过去,横山脚下集结了一大队兵马,远望去,刀剑如林。

很快便有一列打前锋的士兵来到篱障外喊道:“里面的人听着,我等奉江南道大总管黑齿大将军之命,前来捉拿徐逆叛党,还不速速前来投降。”

喊了三声不见见面回应,打头的校尉抽刀正要上前,便听到里面回道:“这里是茅山派别院,哪里有什么叛党?请回禀你家大人,收兵去罢。”

校尉见篱障入口幽幽,上面又布满尖刺,不敢涉险,便领着一众人回去。

不久,山下的大部队不紧不慢地围了上来。待黑压压的数千人静静立在那里,气势逼人,此行黑齿常之亲领兵马过来,他想瞧瞧白云子到底什么样人物。

“白云子,你勾结徐逆,妄言其有王者气,罪该万死,再当缩头乌龟据不受降,便一把火烧了你龙王庙!”这喊话的乃玉虚散人。原来玉虚散人和马保教等一行三人跟着大军前来压阵,确保此行万无一失。

“哼!蔡结生,你乃茅山派弃徒,十五年前被逐出茅山派,如今倒敢来这里耀武扬威!”说话间,只见一个身影从篱障内飘然落下,待其落地一瞧,正是白云子,只见其身姿挺拔,面容严肃。

原来玉虚散人俗家姓蔡,名结生,至于十几年前因何被逐出师门,则不再赘述。江湖各门派中,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徒儿一旦被逐出师门则往往是犯了不可饶恕之罪。却见玉虚散人脸色青一块紫一块,愤怒至极。

“贵派十多年前的私人恩怨不必再提,但你月前在公开为徐逆卜卦,为其张目,整个润州城都知道,这可都是事实。”马保教发声道。

“为其卜卦是事实,为其张目却非我愿。”白云子哪里不晓得马保教的陷阱。

“还在狡辩,易经六十四卦,你单单卜了一个‘泰’卦,所谓‘否极泰来’,还不是为其张目?”盛羽冷笑道“自从你为其卜卦以后,周边州县附逆者如过江之鲫。”

“唉!”白云子叹了口气,道:“我之所以为徐敬—业卜卦,不过是为了劝其放下屠刀,以放过一城百姓。个中缘由,非常人所能知。”

“好一个非常人所能知,如今徐逆绞首,死无对证,道长倒是一推六二五,打的好算盘。”

“当初润州城陷,扬州兵因损失巨大,欲血洗全城,贫道不忍百姓遭殃,便假意与其结交,方劝说徐敬—业制止屠城,即便如此,仍旧有不少无辜百姓罹难。你们去查上一查,润州城当日有多少人家家破人亡?”白云子正色道。

“巧言令色,你以为救了不少民众,殊不知壮大了逆军声势,又害死了多少官军?难不成百姓是人,官军就非人也?”盛羽反驳。

白云子抬头望向天空,沉默了片刻,随后便朗声道:“我心自然,将来若见万民陷水火之中,依旧如此。”

“我看你是铁了心要谋逆!”玉虚散人转身向黑齿常之道:“将军,请下令捉拿此人!”

只见黑齿常之若有所思,很快便给身边亲兵示了个意。随后一声命令传来,只见数十个弓箭手纷纷扬弓搭箭,随后嗖嗖嗖,十几支箭射向白云子。

白云子见箭飞来,却不闪避。只见他挥动臂袖尽将射来的箭尽数收拢,随后反手又是一甩,将羽箭甩了回去弓手阵,只换来一片阵前惊呼,随后众人又长舒一口气。原来折返回来的箭支只是斜插在众人脚前地上,身上却毫发无伤。

一连套的动作挥挥洒洒瞬间做完,白云子冷笑道:“我不欲勉强自己,也不愿为难你们。但你们若是一意孤行,必会血流三尺。”

见识了对方的身手,难免惊叹,但黑齿常之清了清嗓子道:“你武功再高,人单势薄又如何能挡住这千军万马?还不束手就擒?”

“我等与师尊(父亲、仙长)共进退”口号齐声从篱障内传来,随后便走出来数人。

原来是张太虚师兄弟和司马蔷薇及玉林他们见对方来势汹汹,并且已经动了手,众人不愿躲在里面,便决定与师父一起共面对来敌。而玉林不敢把李重照单独留在庙内,万一事态失控,后果堪忧,便索性将其抱了出来。

而黑齿常之见从里面走出来男男女女,甚至看到一个前面怀里抱着这个you童,不由好笑,心道:“你白云子武功如何高强,也挡不住我大军压境,即便来了帮手也无济于事,甚至这帮人中还有人抱着一个小孩!”

大约是见对方带着小孩着实可笑,黑齿常之便多瞅了一眼,却见那小孩胸口挂着一枚圆圆亮亮的东西,定睛一瞧,不由大惊。

那小孩胸口挂的平安扣却是出自黑齿常之之手。先前其驻守西线时,曾与吐蕃数次交手,在一次大战中属下上交了一个似玉非玉的平安扣,其光泽似琉璃又比琉璃坚硬,其质地晶莹冰透又不是水晶,虽不知道到底是何物,但质感温润,显然是个好宝贝。追问了上交此物的士兵,才知道是从一个吐蕃王公的尸身缴获而来,至于这块东西从何而来则不得而知。

这枚平安扣被黑齿常之留在手中把玩了数年,最后才献宝与高宗。而三年多前太子李显得长子李重照,高宗大喜之下立李重照为皇太孙,并将此物其赐给了太孙。如今此物挂在这个孩子身上,那他是谁?

黑齿常之起了疑,又仔细查看起那孩童容貌,竟然发觉其容貌似废帝李显,而其年龄看上去也就三四岁的样子。

黑齿常之沉思片刻便下马便孤身向白云子走去,见属下要跟随护卫,则摆摆手,随后又走向前去。待来到白云子面前,黑齿常之低声道:“请问道长,那少年手中抱的孩童究竟何人?”

白云子也不回头,同样轻声回道:“非寻常人!”

不知为何,刚才还是剑拔弩张,现在突然感受到了互相的善意。

黑齿常之问道:“他为何在此处?”

白云子微微一笑:“阴差阳错,是那少年救的,贫道只不过收留几日。”

黑齿常之点点头,又看了看玉林,转头便一脸恳切地对着白云子道:“此子身份贵重,其先辈于我有大恩,道长若信得过,不如让我带回去,我会护他周全。”

白云子知道其心意,只是苦笑道:“贫道却无法代那少年答应,况且如今大庭广众之下,将军无故带回一个孩童,恐遭人猜疑。对那孩童来说,未必是好事。”

黑齿常之想了又想,终于点了点头:“道长原先与徐敬—业有过往来,若另有缘由,可与天后释疑,毕竟茅山立在这里。”

白云子遥望茅山祖庭,待收回神思,则拿定了主意,道:“将军所言,我亦思量过。贫道有意行游山河,以证大道。先前一直俗务缠身,如今又遇上这档子事,不去就此归去。”

“不知道长行游何方?”黑齿常之望向玉林怀中之童。

“并无定向,索性便沿着这大江逆流而上。”

黑齿常之心中一动不再言语,随后便眨了几下眼,便转身离去。

待回到阵中,黑齿常之对左右吩咐道:“搬师回城。”

玉虚散人听到大军要回城,忙道:“将军,那白云子怎么办?”

黑齿常之骑在马背上,居高临下看着玉虚,冷冷道:“刚才你们都见识过了,那白云子武功高强,非寻常兵将所能制,刚才我跟他谈了谈,他既知罪孽深重,便与茅山派做了切割,如此,本将再无制衡他的软肋。你等若不服,大可过去擒拿。”

丢下一句话,黑齿常之便勒马下山。剩下玉虚和马保教盛羽三人面面相觑。

“那现在咱们抓还是不抓?”玉虚终于忍不住向两人问道。

盛羽恨恨跺了跺脚便转身离去,马保教则道:“恭喜道长,此番前来除去一大敌,茅山掌教唾手可得,走吧,回去参合参合怎么谋划。”随后,也转身下山去了。

“走吧,走吧,都走吧。”玉虚三人回头望向白云子,已不见其踪影,心里不由骂道“这叫怎么一回事?”

ps:斯人已逝,方知其可贵。吾年少时图样图森破,如今已幡然醒悟。特为老人家拟一挽联,以表达敬仰:

继往开来,先生立典范。

不恋权位,后辈习楷模。

阅读武唐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