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棍闯三国

《一人一棍闯三国》

第89章攻取巴郡义释严颜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却说刘玄德、王鸿鸣、庞士元入川,路经落凤坡,庞统庞士元遭到张任的埋伏,幸亏临行之前庞统穿戴了王鸿鸣给他准备的铁浮屠盔甲,才幸免于难。不过由于庞统庞士元摔下马背造成了脑震荡,现在虽然没有死但是也并不好受。现在庞统让人诈传自己身死,以迷惑敌人,而他头部受创,也需要回到荆州后方修养,刘备与王鸿鸣商议,及让刘封互送庞统庞士元自水路回荆州,调诸葛亮入川助刘备,庞统留守荆州。此处有王鸿鸣照料,也没什么大事。

孔明在荆州,时当七夕佳节,大会众官夜宴,共说收川之事。只见正西上一星,其大如斗,从天坠下,于半空中摇摇欲坠。孔明失惊,掷杯于地,掩面哭曰:“哀哉!痛哉!”众官慌问其故。孔明曰:“吾前者算今年罡星在西方,不利于军师;天狗犯于吾军,太白临于雒城,已拜书主公,教谨防之。谁想今夕西方星坠,庞士元必然遭到大难临头!恐怕命必休矣!”言罢,大哭曰:“今吾主丧一臂矣!”众官皆惊,未信其言。孔明曰:“数日之内,必有消息。”是夕酒不尽欢而散。

数日之后,孔明与关云长等正坐间,人报刘封带庞统回到荆州,众官皆惊。

刘封入,庞统庞士元头裹纱布亦入。刘封呈上玄德书信。孔明视之,内言本年七月初七日,庞军师被张任在落凤坡前箭射落马,头部受伤。庞统也说非是王鸿鸣提醒,让他身披重甲,此刻只怕是已经死了!

孔明见庞统头上受伤,想来张任定是大放乱箭!孔明气得咬牙切齿,众人无不义愤填膺。孔明曰:“既主公在涪关进退两难之际,亮不得不去。”

关云长曰:“军师且去,我等保守荆州?荆州乃重地,干系非轻,只怕我等难以保全。”

孔明曰:“主公书中虽不明言其人,吾已知其意了。”乃将玄德书与众官看曰:“主公书中,把荆州托在吾身上,教我自量才委用。其意自然是欲云长公当此重任,而今庞士元归荆州就可以辅佐云长公。云长想桃园结义之情,可竭力保守此地,责任非轻,公宜勉之。”

云长更不推辞,慨然领诺。孔明设宴,交割印绶。云长双手来接。孔明擎着印曰:“这干系都在将军身上。”云长曰:“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孔明见云长说个“死”字,心中不悦;欲待不与,其言已出。孔明曰:“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云长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荆州危矣。吾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守荆州。”云长问:“那八个字?”孔明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云长曰:“军师之言,当铭肺腑。”

庞士元一边说道:“关将军,有庞统在此,你我断无死日!”众皆大笑。

孔明遂与了印绶,令文官徐庶、贾诩、陈宫、马良、伊籍、向朗、糜竺、孙乾,武将张辽、徐晃、太史慈、甘宁、高顺、糜芳、廖化、裴元绍、周仓,一班儿辅佐云长,同守荆州。一面亲自统兵入川。先拨精兵一万,教张飞部领,取大路杀奔巴州、雒城之西,先到者为头功。

又拨一枝兵,教赵云为先锋,溯江而上,会于雒城。孔明随后引简雍、蒋琬等起行。那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乃荆襄名士,现为书记。

当日孔明引兵一万五千,与张飞同日起行。张飞临行时,孔明嘱付曰:“西川豪杰甚多,不可轻敌。于路戒约三军,勿得掳掠百姓,以失民心。所到之处,并宜存恤,勿得恣逞鞭挞士卒。望将军早会雒城,不可有误。”

张飞欣然领诺,上马而去。对于张飞张翼德来说,能让他去打仗,冲锋陷阵那就是天下第二快乐的大事,至于那天下第一大的快乐之事,就要属喝酒了。

张飞率部在入川的道路上迤逦前行,所到之处,但降者秋毫无犯。径取汉川路,前至巴郡。张飞派遣潜入巴郡之内的细作回报:“巴郡太守严颜,乃蜀中名将,年纪虽高,精力未衰,善开硬弓,使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据住城郭,不竖降旗。”

张飞教离城十里下寨,差人入城去:“说与老匹夫,早早来降,饶你满城百姓性命;若不归顺,即踏平城郭,老幼不留!”张飞心想,我们这里有个黄忠黄汉升老将军?怎么?刘璋也要弄出来个黄忠二号吗?他才不信天下有那么多的老东西又是智勇双全,又是老当益壮。

却说严颜在巴郡,闻刘璋差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心里面恨这几个人恨得是牙根直痒痒,恨不得把他们给活活嚼了吃了!

严颜后又闻玄德据住涪关,大怒,屡欲提兵往战,又恐这条路上有兵来。当日闻知张飞兵到,便点起本部五六千人马,准备迎敌。

严颜部下有人献计给严颜曰:“张飞在乌巢与之对战,一条丈八蛇矛大战曹操、袁绍大军百万之众。曹操亦闻风而避之,不可轻敌。今只宜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彼军无粮,不过一月,自然退去。更兼张飞性如烈火,专要鞭挞士卒;如不与战,必怒;怒则必以暴厉之气待其军士:军心一变,乘势击之,张飞可擒也。”

严颜一听,这计策倒是挺不错的,于是就从其言,教军士尽数上城守护,深沟高垒,坚守不战。忽见一个军士,大叫:“开门!”

严颜教放入问之。那军士告说是张将军差来的,把张飞言语依直便说,那张飞的话能好听吗?听完了严颜是勃然大怒,大骂张翼德村野匹夫曰:“匹夫怎敢无礼!吾严将军岂降贼者乎!借你口说与张飞!”

严颜唤武士把军人割下耳鼻,却放回寨。那军人头上鲜血淋漓,活脱脱像个鬼一般的去回见张飞,哭告严颜如此毁骂。

张飞大怒,这人都这磨成这个样子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么人人都懂的道理,他严颜老东西不懂吗?大狗还得看主人呢?何况是活生生的大活人呢?这分明是不把他张飞张翼德放在眼里啊!

于是,张飞张翼德咬牙睁目,披挂上马,引数百骑来巴郡城下搦战,非要和严颜老东西决一雌雄,非得让他们两个之中的一个人人头落地才算是完事儿。

但是严颜比张飞更会使用心理战战术,他知道张飞的脾气急躁,于是就让城上众军百般痛骂,以激怒张飞。

张飞性急,这在中国上至八十老头子,下至三岁小孩子都是知道的!这在中国,张飞就是急性子,炮筒子脾气的代表啊!现在,张飞张翼德要是面对严颜这种如此明目张胆的挑衅行为还能是无动于衷的话,那他就不可能姓张了!

于是,张飞亲自带队,大喊大叫,几番杀到吊桥,要过护城河,却又被乱箭射回。到晚全无一个人出,张飞忍一肚气还寨。

次日早晨,又引军去搦战。那严颜在城敌楼上,暗中一箭射中张飞头盔。张飞大怒!指而恨曰:“若拿住你这老匹夫,我亲自食你肉!”到晚又空回。

第三日,张飞引了军,沿城去骂。原来一座那巴郡城子是个山城,周围都是乱山,张飞自乘马登出,下视城中。见军士尽皆披挂,分列队伍,伏在城中,只是不出;又见民夫来来往往,搬砖运石,相助守城。

张飞教马军下马,步军皆坐,引他出敌,并无动静。又骂了一日,依旧空回。张飞在寨中自思:“终日叫骂,彼只不出,如之奈何?”猛然思得一计,教众军不要前去搦战,都结束了在寨中等候;却只教三五十个军士,直去城下叫骂。引严颜军出来,便与厮杀。

张飞磨拳擦掌,蛇矛都磨的发亮了!只等敌军来。小军连骂了三日,全然不出。张飞眉头一纵,又生一计,传令教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不来搦战。严颜在城中,连日不见张飞动静,心中疑惑,着十数个小军,扮作张飞砍柴的军,潜地出城,杂在军内,入山中探听。

当日诸军回寨。张飞坐在寨中,顿足大骂:“严颜老匹夫!枉气杀我!”只见帐前三四个人说道:“将军不须心焦:这几日打探得一条小路,可以偷过巴郡。”

张飞故意大叫曰:“既有这个去处,何不早来说?”众应曰:“这几日却才哨探得出。”张飞曰:“事不宜迟,只今二更造饭,趁三更明月,拔寨都起,人衔枚,马去铃,悄悄而行。我自前面开路,汝等依次而行。”传了令便满寨告报。

探细的军听得这个消息,尽回城中来,报与严颜。焉颜大喜曰:“我算定这匹夫忍耐不得。你偷小路过去,须是粮草辎重在后;我截住后路,你如何得过?好无谋匹夫,中我之计!”即时传令:教军士准备赴敌,今夜二更也造饭,三更出城,伏于树木丛杂去处。只等张飞过咽喉小路去了,车仗来时,只听鼓响,一齐杀出。

严颜心想张飞这几天的暴躁表现,越想越觉得这次的行动是志在必得。于是传了号令,看看近夜,严颜全军尽皆饱食,披挂停当,悄悄出城,四散伏住,只听鼓响。

严颜自引十数裨将,下马伏于林中。约三更后,遥望见张飞亲自在前,横矛纵马,悄悄引军前进。去不得三四里,背后车仗人马、陆续进发。严颜看得分晓,一齐擂鼓,四下伏兵尽起。正来抢夺车仗、背后一声锣响,一彪军掩到,大喝:“老贼休走!我等的你恰好!”

严颜猛回头看时,为首一员大将,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若惊雷,势如奔马,使丈八蛇矛,骑深乌骓马,正乃是桃园结义中的三爷——张飞张翼德。

严颜刚想要去大战张飞张翼德,就听得四下里锣声大震,众军杀来。川军败走,严颜见了张飞,举手无措,失了老将之沉稳。

张飞张翼德蛇矛当胸刺来,老将严颜苦苦抵挡,奈何刀法不依古格,与张飞大战,只能遮拦挡架,却无法反攻一招一式。两人交马战不十合,张飞卖个破绽,放了严颜一个空挡,严颜大喜,立刻一刀砍来,张飞闪过,催马撞将入去,左手中丈八蛇矛避开严颜手中大刀,右臂伸出去扯住严颜勒甲绦,生擒过来,掷于地下;众军向前,用绳索绑缚住了。

原来先过去的,那是假张飞!脸上涂的那是锅底灰,脸上的胡子那也是粘上去的,看上去足可以假乱真。张飞张翼德料道严颜击鼓为号,于是,为了区别,张飞却教鸣金为号:金响诸军齐到。川兵大半弃甲倒戈而降。

张飞生擒了严颜,直杀到巴郡城下,后军已自入城。张飞叫休杀百姓,出榜安民。以播刘玄德仁义之名声。巴郡既已经初定,张飞便让群刀手把严颜推至厅上。

张飞坐于厅上,严颜因张飞生擒了自己,因而不服,不肯下跪。张飞怒目咬牙大叱曰:“老匹夫!我今大将到此,何为不降,而敢拒敌?汝欲死乎?”

张飞张翼德本来就长的很是可怕,此时吹胡子瞪眼的则更是面目可憎!谁想到严颜老头此时根本全无惧色,回叱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蜀地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张飞乃问“断头将军”是何人,一旁投降川军乃说道,相传战国中期,巴国走向了衰落,一些贵族趁机向巴王室索取政治经济利益,以至发动了武装叛乱,人民遭受了深重灾难。驻守在巴国东部边境的巴蔓子将军决定赶回国都江州也就是今重庆市渝中区的地方平乱,但他掌握的兵力却不足以战胜贵族武装,巴蔓子决定向东边的楚国借兵。在楚国郢都,巴蔓子向楚王说明了来意,恳请楚王出兵。楚王答应出兵,但却提出了一个条件,要巴蔓子割让他驻守的三座城池,同时要他把儿子送到楚国当人质。楚王说:“他什么时候来,你什么时候把军队带走。你看怎么样?”

以人质作抵押,在战国时代也是一种外交惯例,目的是取得诚信。但那样一来,时间被耽搁了,巴国的内乱恐怕已经不可收拾,借兵就失去了意义。巴蔓子一下急了,对楚王说:“不行!楚王如果怀疑我的诚信,这个兵不借也罢!你如果还相信我,今天就让我把军队带回去。到时候你拿不到三座城,我把脑壳砍给你!我巴蔓子从来说话算话!”楚王见一向耿直的巴蔓子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也不好再说什么,答应立即出兵。

巴蔓子带着楚军赶回江州,很快打垮了贵族叛乱武装,恢复了国内秩序。过了些日子,楚王派出使臣找到巴蔓子,要求他兑现当初的承诺,将三座城池割让给楚国。巴蔓子对楚使说:“不错,当初我的确答应过,但那是楚王乘我国遭遇危机强加给我的条件,我作为将军本来就守土有责,岂能私下将三座城池割让给外国呢。尽管如此,当初我答应了楚王,也一定要信守承诺,决不让你这个使臣为难。城不能割,但我的头可以割。用我之头,充我之城,以谢楚王,这样可以吧?”巴蔓子边说边抽出佩剑,一下将自己的头割下来。奇迹在这时发生了,断头之后的巴蔓子仍然站立着。史籍记载的情节是,“蔓子乃自刎,以头授楚使。”

楚国使臣没有完成接收巴国三城的任务,只得将巴将军的头颅带回国去复命。楚王听罢不禁深受感动,说:“假使我们楚国能得到巴蔓子这样忠勇义气的将军,又何必在乎那几座城池呢!”于是下令以上卿之礼埋葬了巴将军的头颅。巴国也为将军举行了国葬,其无头之躯埋葬在国都江州,任后人缅怀凭吊。

民间传说中的巴蔓子将军,既是忠勇爱国精神的化身,也是中国西南地区人民重义气,讲诚信,护国爱民,舍生取义传统道德风尚的人格代表。

也正是在如今的三国时代,巴郡守将严颜被蜀将张飞打败,张飞要他投降,严颜就说:“巴国自古以来只有砍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这让张飞深受感动,于是义释严颜。严颜所说的砍头将军就是巴蔓子。此后,巴将军传说一直在巴地经久不衰,其传承脉络如下:最早起源于战国时代,最初以民间口头文学方式流传。公元4世纪东晋常璩所撰《华阳国志》将巴将军传说收入正史,成为该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

张飞听后,心中敬佩,而表面上佯装大怒,喝左右斩来。但见老将严颜厉声喝张飞曰:“贼匹夫!砍头便砍,何怒也?”

张飞见严颜声音雄壮,面不改色,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汉!于是乃回嗔作喜,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曰:“适来言语冒渎,幸勿见责。吾素知老将军乃豪杰之士也。”

张飞敬重读书人和有本事的人,和他那位二哥关云长傲上而不辱下,欺强而不凌弱的性格不同。

严颜见张飞不杀自己,而且以礼相待,又思量刘璋并非明主,便感其恩义,乃降。

张飞大喜,立刻请问严颜入川之计。严颜曰:“败军之将,荷蒙厚恩,无可以报,愿施犬马之劳,不须张弓只箭,径取成都。”却说张飞问计于严颜,严颜曰:“从此取雒城,凡守御关隘,都是老夫所管,官军皆出于掌握之中。今感将军之恩,无可以报,老夫当为前部,所到之处,尽皆唤出拜降。”

张飞称谢不已。于是严颜为前部,张飞领军随后。凡到之处,尽是严颜所管,都唤出投降。有迟疑未决者,严颜曰:“我尚且投降,何况汝乎?”自是望风归顺,并不曾厮杀一场。可见严颜这个老家伙在蜀中的人脉和声望真的是是分之高!

阅读一人一棍闯三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