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林黛玉

《一代文豪林黛玉》

85.渡江(一)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这场冷风吹着血腥气, 吹尽了最后一点温凉的气息。

大寒到了。连如春的云南都裹在了冰冷中。

终究,曾经在云南驻扎的那支麻衣的队伍, 没能够兑现承若而回转。

冬,原南京, 现圣京。寿玉楼的死讯从南京传来后不久。

二统领方秀明提议, 为壮大力量,废除元库,各商家营业依旧, 地方上一切照旧交粮纳税。并重开科举, 设立各级官职。设立乡官, 由当地的乡贤和有丰富治理地方经验、归顺义军的缙绅充当。

义军军中则废除供给制,废除兄弟姊妹旧称, 不再平均分配,按照职位高低称呼, 并按照职位高低、战功多少, 发放粮饷,分封田地。

而农民已经分配到的土地,全部归农民私有,不再属于所有人的公田。而之前减免赋税的政策不变。

这种相对之前义军的政策温和的多的决定, 一时之间, 士农工商, 义军上下一片欢欣鼓舞。

《土地归元田亩制度》名存实废。

唯独跟从寿玉楼的人激烈抗议, 如罗刹女。

所幸人数不多, 为圣京所镇压。只是因为十分顽固不化, 抵死抗争。所以圣京这边不得不动用武力,掀起了一场内乱。造成了一些损伤。但及时补充了从地方士绅那招募的新力量。

兼之废除寿玉楼等人一力主持、倒行逆施的元库制度、《土地归元田亩制》,都被废除,顺应民意的温和新政实行,士气大振。

即使王朝掌握了这个时机,源源不断的粮草金银运往前线,打赢了夷人。终于能够抽调出了大量的人马,横陈南方之前。却仍旧溃败而归。

义军自占领南京后的第一场大胜发生了。

一路高歌猛进,朝廷甚至不得不退守江北。

形式一片大好。

被波及的跳将起来,险些指着她的鼻子发火:“怎生走路......”

在看到那身如火一样的西洋马甲,腰上别着的火统枪后,后半句消弭在了喉咙里。

她斜眼看了这人一眼。长衫。

那儒生模样的行人被这一眼看得不安,自觉惹不起这煞星,更十分心虚自己身上的长衫,忙地溜走了。

黎青青漠然地看着他溜走,攥紧手中的鞭子,嗤了一声。

一回到家,她就进了自己的屋子。女仆们胆战心惊地听见她砰砰砰地砸了一地。

“小姐......”她们怯怯地走进去。

这位黎家这一支唯一的大小姐,是老爷跟一个南洋女子生的。十岁前一直跟着母亲那一方居住在南洋,丝毫没有经受过中原闺阁女子的教养。后来又随老爷远游西洋。直到长到女子都应当嫁人的十四岁,她才返回黎家。

黎家的上上下下,都知道她是老爷的掌中珠,心头肉。也都听说过这位小姐之暴烈粗野,在外落了个“大统领”的诨号。那是敢于带着人马从别人夫家抢人,敢于带着人马冲进别人祠堂一通大闹的。

只是从前,小姐总是在府外到处跑,尽和外面的男人们打交道,府里的丫鬟女仆们都很少有跟着服侍她的机会。

最近小姐待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多,又经日没个好心情,他们才领教够了这位外表娇小,性格暴烈,不服规训的小姐的脾气。

天知道这位小姐随了母亲的娇小身材里,哪里藏着这无穷无尽的火力。

黎青青仍旧满脸怒容,看女仆们怯怯的面容,她才勉强克制住怒气,收了鞭子——她从不会把自己的怒火迁给儿童和妇女、弱势者。

她踢了一脚那些摔碎的瓶子:“不用收拾了,会扎手。碎的是一些没价值的东西。直接扫了。”

皱着眉,她问新来的一个女仆:“你才十一岁,我不是说,叫你去回家去,先去新学堂认字吗?”

翠宁战战兢兢,低垂着脸,声音呐呐的,生怕触怒这个脾气暴烈的主人:“新学堂说,不收女子了。而且我爹说女人认字没用,何况他早把我卖给主家了,不是家里人了。叫我回主家来......”

“你没有卖给我家,只是雇佣而已。我家早就给了你工钱好叫你回家去,云南早就废除了人口买卖,什么叫做卖给了我家?新学堂什么时候又不收女子了?

翠宁以为小姐是要赶她回去,吓得要命:“小姐,您别赶我走,府里仁慈,我要是家去,爹好赌成性,说不得又得把我卖到不好的地方去了......”

不好的地方......

黎青青这才想起,买卖人口和妓院,从寿玉楼他们一走再没有回来,而南京那边新派来的义军将领废除了圣库,废除了土地不得买卖,废除了无论贵贱,每人限领土地的规矩开始,对于妾侍,娼/妓,奴婢,也就都宽松起来了——毕竟那些将领既然不复从前寿玉楼在时的拮据,就自然要享受这些。

哪管那些民女是拐子拐来的,还是买来的,还是抢来的呢。

上行下效,悄悄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卖身契,妓院,人牙子,就又活跃起来了。

黎青青嘴里咕噜噜冒出了一连串南洋、泰西、云南、海南的脏话。

女仆们第一次听见一位闺阁小姐,竟然能说这么下流的脏话。她们惊呆了。

“小姐”,大丫鬟红英叫了她一声:“老爷说,一会商会的大会要开始了,请您务必去。”

她便摆着手,攥紧枪跨步出去了。

“诸君,我们曾经起过龌龊,但今日,又都重新坐在了这里。今日请诸位来,是事关我们的盟友,邀请我等渡过长江,乘胜追击。询问我们的意见。”

抬轿派和蓝绸派的人坐的整齐。

“诸位可有异议啊?毕竟义军的军队里,也有我们商会的联军嘛。”

从前朝廷治下,商贾养私兵就是一个死字。

但是世道一乱,又有义军作为盟友顶在前边,家大业大的商贾们为了保全自己,也为了一点私心,既然能为义军运军火,如何不能浑水摸鱼养私兵?

何况,就算往常,为了在海外给生意保驾护航,也会组织起精悍的.......装着大炮、火药的船队、镖队。表面说是商队而已。

比如李白泉家里就有兵。这很正常。他家富可敌国,丝绸远销海外,虽然身在江南,却在海外都门路广得很。

要不是因为江南商会兵力比较雄厚,否则李白泉这些人也不能在义军里混得那么高的职位。

因此,各地商会不但提供义军大量的粮草、金银,还组成了一支新的联军,数量不少,装备新颖,一直跟随义军作战。

虽然各地商会出的人不多,但组织起来,也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也跟在义军后边占了一些地方。

这次把朝廷军队打退到江北,联军也颇为出了一些力。

“江南商会怎么说?他们财力兵力,可都比我们云南商会这三瓜两枣强多了。”

这次江南商会和云南商会都很是尴尬,他们虽不支持寿玉楼等人的全部行为,但县官不如现管。因此他们一个跟寿玉楼有瓜葛,一个跟寿玉楼的嫡传学生罗刹女眉来眼去合作过。

谁料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事出之后,只能极力撇清自己和寿玉楼这一系倒行逆施的没有关系。表示商会也被元库制度、限价令、限田令等所伤,非常支持义军溯本清源。

并大大地出了一把血,大方地掏了大把腰包,联军狠狠出了一把力。

叫商人们心疼得险些说不出话。

林若山当年和李白泉是同届考生,也算是有一点交情,他一向负责和江南那边联络,便笑道:“江南那边,没有异议。说支持义军北上,必定竭力跟随。其他地方商会也都说竭力支持。”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都尴尬地笑了笑:“竭力支持。竭力支持。我们也必定竭力支持。”

“我过去不喜欢寿玉楼。他限制我们利用土地,限制我们买卖自由。条条框框。但,我觉得他是个好人。现在圣京派过来的这些人,和王朝过去的做法有什么区别?”忽地,一个蓝绸派坐在后面的青年开口。

众人沉默下来。

寿玉楼一系遗留下来在云南的,基本全被撤了。新补充来的,大多出身自缙绅之家子弟的这些义军将领,对于商人的态度,又回到了以前的轻慢态度。甚至多有勒索。

儒教的那些东西,也渐渐地,又在书坊里开始卖了。

虽然义军仍旧说他们是同盟。但是谁都看得出,情形日益坏了。

青年们嗡嗡声起。不少人面露赞同。虽然讨厌寿玉楼,可是对于新来的这些和朝廷老爷做派似的圣京新人,商会也不喜欢。

这当口,黎青青沉声道:“诸位,小女有一言。我也不喜欢这些人。寿玉楼固然有些行为不当,比如元库,比如买卖归公。但他排除王朝士绅影响,废除士农工商,三纲五常……”

她犹记得当年和义军将士勾肩搭背,一起冲进祠堂,一起废除买卖婚姻,放妾放奴时候的情景,再想起今日所见,人亡政息,长衫满地。她胸中怒火悲哀卷成一团,火焰不能停息。

黎青青压抑着声音,道:“废除买卖婚姻、解放我们人身自由,在一个‘人’字上,寿先生可谓是身先士卒,竭尽全力,并无什么不妥。圣京那边杀人清洗,甚至因人废言,因噎废食,把寿玉楼做的好的一面,都给变了,确实愚蠢!但是倘若我们因此就在这当口自相残杀,叫王朝平白占了先机,岂不更是愚蠢至极?和圣京的的行为有什么区别?”

这些蓝绸派的青年们隐隐以她为首,一听她开口了,也都闭上了嘴。

“我也认为应该继续合作下去。朝廷才是心腹大患。义军再怎么样,也没把我们划分个士农工商压在最底下罢?毕竟是我们的盟友。青青说的对,如果我们搞内斗,和之前义军的行为就没有区别了。我们手中自有联军,又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羔羊。不如一路打过长江去,逼得那些蛀虫一路北逃,再来说我们和盟友之间的约定,这才叫痛快!”林若山这么说。

众人面面相觑。

须臾,一向和蓝绸派不和的抬轿派首座,商会会长丁世豪,吸了一口烟,吐出来,懒洋洋地一靠,烟雾中看不清他的眼睛,笑道:“造反也得想想子孙后代,想想下不下得了船嘛。我老丁做生意讲诚信,反正,王朝也是饶不了我们的。何况现在和寿玉楼那时候一比,至少现在义军不对我们搞限价令了吧?所以,我也是认为,该继续合作下去。不知道黎副会长怎样想啊?”

黎玉郎瞥了丁世豪一眼,难得地互相看着眼底的机锋,相视一笑:“三位所言都极是。”

不到七天,各大商会的意见纷纷集中摆在了义军将领面前。

关于义军提出的,北上渡江,再逼朝廷北撤,趁热打铁这一件事,各地派系复杂的商会联军――最终答案出乎意料的一致――同意。

阅读一代文豪林黛玉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