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香暖玉[红楼钗黛]

《冷香暖玉[红楼钗黛]》

第 139 章 第 139 章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荣国府中,贾母和王夫人都对宝玉更为关注。

宝玉表现却是乖顺,终日里只专心读书,甚至也不如往日和丫头们胡闹了,更没有说什么稀奇古怪的话语。

莫说贾母和王夫人心喜,连有意要和王夫人商量,如何将宝玉身边的丫头送走一些,省得这些丫头总勾得宝玉学坏的贾政都没有再兴起这种心思。

且更有孙绍祖和贾赦来往日益频繁,贾赦甚至看孙绍祖就觉其人品家当都不错,竟已有心要将迎春许配给孙绍祖。

贾赦先去回明贾母。贾母并不满意,因此反应淡淡。贾政看孙绍祖如今和贾赦来往,都奔着要靠贾家当前之势,好在兵部谋一个提升,只怕迎春将来到了孙家,若孙绍祖还有倚仗贾家之处,还会对迎春好些,一旦孙绍祖从贾家得不到什么好,又不知孙绍祖会做出什么事来。

贾赦固然是袭爵之人,但素来手中不握实权,能做的事着实有限。贾家当下除了宫中还有一位妃子,又有王子腾、林如海这些亲戚得力几分,也就那些被贾家扶持起来的人还有几分势力。这些势力都并非直接被贾家把控,诸多事贾家也要再从中斡旋。

贾政早被林如海提醒过,深知贾家须得早早替自身谋求退路。

便是没有林如海的提醒,贾政也曾在家中喜庆日设宴、众人玩乐之时,从众人所说言语、所制灯谜等,看出几分不祥之意。

因此,如今看贾赦甚至想招孙绍祖为婿,贾政哪怕之前劝过贾赦但贾赦不听,他仍再劝言了两次。

贾赦却是心意已决。

但不等两家的婚事真正定下,尚且只是贾赦意愿明确之时,竟又有一噩耗传来。

宁国府那边的贾敬素来在城外道观潜心修道,竟忽地就宾天了。

贾家上下得知这一消息,皆被唬了一大跳。

贾敬才死,贾赦如何都不好继续讨论迎春嫁人,因此只得先将此事压下,转而协助着料理起了贾敬的丧事。

贾敬死得突然,宁府的人在去处理贾敬身后事之时,还请了太医去看到底何病。

太医自无法给死人看病,无非看贾敬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得紫绛皱裂,就说是吞金服砂,烧胀而殁。(注1)

因太医如此说了,连观中的小道士们也说贾敬前段时间就要吃秘法新制的丹砂,这些道士们也劝过,只劝得贾敬不听,怕是悄悄服了下去,才会早早升仙,宁府中贾珍等人便都信了这一说辞。

贾敬这一死,倒另贾家原本有资格参与秋猎的人,竟都不得前往了,须得留在家中,处理着贾敬丧事。

贾政也罢了,本就对这些并无过多执着,因此只惦记着家中之事。贾赦倒心中有些不乐,却想着贾敬自此离去,也并无过多心情,只帮贾珍处理事务。

在收拾贾敬遗物之时,贾珍又发现贾敬生前竟就留有遗愿,竟是要尽早扶柩回籍,定要葬回金陵,故而贾敬的丧事并没有在京中大办,反而先紧着确定要什么人扶柩回去。

京中不乏有意祭吊贾敬之人,偏因贾敬生前竟对身后事早有安排,甚至连寿木都早早替自己备好了一副便宜的放在铁槛寺中,可巧就连择日,择出的日子也离得近,故贾敬之灵并不曾在京中久停,这些来祭吊的人便全赶着其新死这一两日间就要过来,一时间人来人往,事务冗杂。

论理本应贾珍之妻尤氏并贾蓉之妻秦可卿两人打理诸多事务,偏出入的人多,尤氏和秦可卿还须得打点扶柩回乡之事,竟不得专心料理,故而又蒋王熙凤请来帮忙。

转瞬已到该要扶灵回乡之日,贾家已商议妥当。贾珍身为族长,不好送棺木回去,又要再在金陵做道场,一留就是好些日子,因此只打发贾蓉前去。又因贾蓉经历尚浅,只怕还有不妥当的地方,就让贾琏同去。到得金陵,留的时间也长,还有要招呼亲朋之事,故而秦可卿也要跟着。

贾敬之棺离京后,过得没半月日子,便是秋猎之时。

林如海随驾离京,前往铁网山。

出发前夜,他特意和崇玉两人在书房中,又说了好一会儿的话。

此行可能有危险,林如海和崇玉都早已知道,但两人都瞒着黛玉,不愿让黛玉也跟着担心。

林如海跟在皇帝身边,或许要直接面对悄然潜入的缪陵部族族人,或者南安郡王安排好的其他敌人,多半会比京城危险。

然而京中也并非就可掉以轻心。

此次真正前往铁网山的,只是皇帝的影卫,皇帝本人还留在皇宫中,只等南安郡王和太子行动,好理所当然地将大皇子从太子的位置上捋下。虽此时并无几人知道,且皇帝只留在皇宫之中,多半不会出什么意外,然而他留在了这里,那便存在出问题的可能,由不得知情者不小心。

林如海这一走,崇玉也在忙着,黛玉和宝钗两人仍跟着陈晓笙读书学习,又要跟特聘的几位嬷嬷学些女儿家的针织女红等事,倒也安然。

林如海出发前,还有些放心不下黛玉,且看近来京中尚且太平,也就不急着让薛姨妈等人离开,今他不在家,连往常的避嫌都不必了,索性请了薛姨妈到家中照顾着黛玉和宝钗。

薛姨妈这一来,看着宝钗和黛玉彼此亲密无间,又从不曾往别处想,只道两个姑娘听到了京中那些传言,但不曾影响彼此感情,实是大喜之事,故更生欢喜。

秋猎进行几日后,京中忽有些乱了,最忙的还是太医院里那些太医。

太子围猎之时,瞧见一头鹿的鹿角长得尤为好看,竟一路追着,入了山林深处,侍卫等人都没来得及跟过去。且那一段山路险要,太子竟不慎坠马受伤,被迫要先回京中休养。

黛玉和宝钗身处深闺,却有崇玉这一消息渠道,因此也有耳闻。

听得这事,黛玉不由叹道:“又不知有多少人要被连累了去。”

此事细论起来,着实不小,追究起来,首先就是替太子养马的马夫逃不了责任。当日跟随着太子,却没有及时跟上去的侍卫们,也免不了遭受责罚。

宝钗并不知更多事,听得黛玉语气感伤,只想劝慰黛玉。

不等她开口,崇玉已先冷笑道:“只连累那些人也罢了,现太子回到京中,急急忙地召太医,把素来给外祖母家看病的王太医、张太医都给请了过去,又不知这段时间里,他是否会再生出什么事端!”

崇玉也摸不透太子所想,不过下意识地觉得太子此次回来,定另有目的。三皇子还在铁网山上,那边的事虽也有南安郡王主宰,然而太子竟更早回来了,崇玉怎么都不认为太子会在明知道与南安郡王另有密谋之时,还会为了鹿角就将自身置于险境。此事只怕还是太子故意而为,就要回到京中。

若太子只为撇清自己嫌疑,这也罢了,总不至于再生出什么变故。倘太子还有别的主意,只要宫中的皇帝本尊不现身,京中可就太子地位最高了,太子行事可就少了诸多限制。

只要太子做的事不太过分,藏在宫中的皇帝也会为了大局而不现身阻拦。然而太子若真心要做什么事,又自以为皇帝和南安郡王都在铁网山……崇玉不敢细想,又不得不细想。

崇玉这般一说,宝钗也想到了。

她略一沉吟,忙问:“此次围猎,定有太医随行。太子想必也有他惯熟的太医,只不知那位太医是否也跟着去了,而后又跟着回来?若一直是他在看着,太子的情况又如何会严重得还要去将王太医请去?”

宝钗这一说,崇玉蓦地想起一事,低声道:“娘娘在宫中,初时正是请这位王太医诊脉的。”

元春有孕之事,本藏得还行。荣国府素来和这位王太医往来多,元春入了宫后,也多点名要他,为此也给了他不小露脸的机会。元春自觉可能有孕,还要在这一胎怀稳之前尽量不泄露风声,更会只找和自己、和贾家都关系密切的王太医诊脉,就连有些需要的药,要故弄玄虚地备妥,都少不得王太医帮忙。

任元春如此小心,最后风声竟还泄露出去,无需多时就传得不少人知道。

因宫中本就不是太容易藏得住秘密的地方,元春又自觉自己拿了那么多药的举动也确实容易令人起疑心,因此并不曾往替她诊脉的太医方面想。

林如海和崇玉则是看着王太医一直没什么举动,也一如既往地给贾家贾老太君等人诊脉,在宫中也替元春小心翼翼地定好养胎的方子,并不曾出差错,又没看出王太医还有什么要将元春有孕的消息外传的理由,才渐将对王太医的怀疑放下。

时至今日,宝钗又提起这事,崇玉才惊觉太子请到自己府中的,竟恰是素来就和贾家走动频繁的王、张两太医。

崇玉又想起另一事。先前谁都觉得贾雨村就能到江南地带任一个肥差了,偏贾雨村病倒,不得不错过这一良机。如今太子从铁网山上回来,用的是“伤”,二者虽有些不同,但总是相似,且同为反常之事,如今又是特殊关头,由不得崇玉不多加小心。

他坐不住了,匆匆起身道:“姐姐,宝姐姐,我得走了。幸好莫师伯他们还在,我仓促间也不至于无人可商量。”

崇玉这一走,黛玉和宝钗也没了什么闲情逸致。

宝钗拿起先前放在一旁,还没来得及做多少的针线活儿,也只是打发时间。

黛玉凑在她身边,也不耐多做这些,便只看着,闲说着的话儿也成了这针线上的东西。

只因宝钗要绣的是雅致山上风光,两人只论其中图案色彩该如何构造出意境,也勉强将心头隐忧压下。

阅读冷香暖玉[红楼钗黛]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